今天的培训像一场科技盛宴,从头到尾都围绕着“科技”二字铺展开来,每个环节都让人耳目一新。
上午的课程以“科技创新驱动: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为主题,开场就足够震撼——主办方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这位深耕机电系统动力学及控制、机器人控制领域的权威专家,一开口就把大家带入了人形机器人的奇妙世界。他从具身智能的核心原理讲起,拆解了人形机器人如何通过感知系统理解环境、用动力学控制实现灵活运动,还列举了最新技术突破:比如某款机器人已能在复杂地形中自主避障,甚至完成精密的装配工作。
“别担心机器人会取代人类。”陈院士笑着说,他展示的案例里,工厂里的机器人与工人协作,把精密焊接的效率提升了3倍;救灾现场,机器人钻进废墟探测生命信号,成了人类的“延伸之手”。这些例子让大家明白,人形机器人的价值从不是替代,而是用技术突破人类能力的边界,让生产更高效、生活更安全。
如果说上午的课程打开了科技应用的宏观视野,下午以“从技术到素养: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分享,则更贴近教育实践的微观落地。“工具不是为了偷懒,而是为了让教师有更多精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向辉老师的话很实在,她提到的AI学情分析工具,能自动标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帮助教师精准设计辅导方案,还随机抽选在场的的一位老师挑选一篇初中语文课文利用希沃的人工智能体进行现场备课,令人眼界打开。这些分享让在场的老师真切感受到,拥抱人工智能不是赶时髦,而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天的培训下来,从前沿科技的宏大叙事到教育实践的具体路径,“科技”二字被赋予了更鲜活的意义——它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也是赋能每个人成长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