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模型与核心

今天通过圈外课程,学习了一个以前模糊的概念,结合自身有点小思考,希望也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


冰山模型

什么是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型,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可以用下面的简图示例:


冰山模型

像这幅图显示的冰山一样,上部分是外显可见的你的知识与技能,下部分是内隐、深藏的你的社会角色、价值观、性格与动机。

拆分来说,首先是知识,是我们通过学习与实践,积累与收获到的认知与经验。比如你从看过的书学习到的知识、或者日常工作中获得的经验等等。

然后是技能,就是你掌握的专业技术,比如编程,比如会做饭等等。

知识和技能都是后天短时间可以学习、巩固、加强、提升的。

再来看看冰山下面的部分,

这里很多公司考虑招聘和培养人才,也会引入 能力 这一内隐的概念。

能力是指通用的能力,是不局限于行业的,比如沟通能力、交际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后期可以培养锻炼的,但需要较长的时间。

所以,可迁移的能力的重要性在于,即使换到新的行业、岗位做新的工作,也可以让你以前的通用工作能力,帮助你比别人更快适应新环境.。技能和知识人人都可以短期内得到培训与更新,而能力的培养却不是一蹴而就的。

然后是社会角色,就是对社会中你扮演角色的预期。比如你对职业的预期,你想做医生等等。

接着自我概念,可以说是价值观,即你评判事物的标准。

特质,可以理解为性格,即你的行为特点、偏好。

最后,动机,就是内在的自然而持续的驱动。

价值观、动机、特质,却是在成年后很难改变的。

那接下来如果把这个冰山模型与你现阶段的职业道路结合在一起分析一下:

比如说,小明是一个设计师,已从业4年多了。

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与也积累了一些设计经验,能使用行业内的设计软件及常用的办公软件来辅助自己日常的工作。

但是工作效率并不高,面对复杂的问题感觉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工作中沟通的效率低。

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很难发自内心的认同,经常陷入矛盾与纠结。感觉自己没有动力,做事提不起劲来。有时候在面临与甲方沟通,虽然工作量不大,但会感到心累。

利用冰山模型,可以看出小明因为工作年限已4年多,所以在技能和知识方面的也已经有一些积累了。而从“工作效率并不高,面对复杂的问题感觉无从下手、工作中沟通的效率低”可以看出,小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很难发自内心的认同,经常陷入矛盾与纠结。感觉自己没有动力,做事提不起劲来。”可以看出,现在的这份工作与他的价值观、性格不匹配,从而无法激发内在的热情与潜力完成日常工作任务。

那小明应该如何做呢?只阐述我的个人想法:

1.培养与提升可迁移的通用能力,思考力、 拆解问题的思维与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

2.站在一个更高处的视角,看看有哪些行业及工作让你有本能的驱动,自发的不断地想去做。

冰山底层的能力与价值观、特质、动机,不光是一种竞争力优势,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特质、动机是核心的竞争力驱动,而可迁移的能力是一种赋能,能够帮助你转化很多问题。与你的价值观、特质、动机这个核心问题达到平行与和解时,才能自然而然的促进你的发展与提升。


希望也能对你有点启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