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年末,辞旧迎新。
对于重症拖延症加懒癌患者来说,新的一年有着别样的仪式感与神圣感,适合让一切重新开始。2016有太多的遗憾与悲伤,一波未完全走出,又紧接着在大四到来之际让自己深陷迷茫之中。
父母整天在耳边洗脑式的说服,让我一度怀疑自己如果仍执意于内心便会被这个世界所唾弃。老实说,回想三年前填志愿时哭着将填好的五个志愿重新修改倒着来填提交后的心情,至今都能马上红了眼眶。只能不断安慰自己,并用孝心感动着自己。三年来,记不清有多少次与父母关于选择这一专业的争吵与埋怨,所谓的孝心早已变了味。
父母似乎是中国式父母的典型。老妈至今仍不遗余力地游说着当一名老师的好处,饭间的谈话逃不开某某女儿在上海工作,多大年纪了还没嫁出去准备回家工作;某某女儿工作不稳定虽然月收入很高却至今单身,或者就是晨间锻炼时谁说起了当老师的轻松自在,谁谁谁都认为女孩子当老师最好……与他们再多的据理力争都不敌陌路人的一句你孩子读师范啊,教英语啊,蛮好蛮好。任何说辞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年少不懂事,心气高,被他们宠坏了太懒。
从来未曾怀疑过父母的爱,哪怕在家里最困难拮据时期,老爸都会说不要去家教,安心好好读书,钱的事他会有办法。23岁的我,在离家步行十多分钟便可到达的大学里体验着不一样的大学生活。于是三年了,我被宠溺着去医院、买衣服都需要老妈的陪伴,买东西不会讨价还价,他们从不放心我独自一人搭个出租车或动车,更别说独自去旅行。他们让我习惯了做任何事都想要找个人陪。
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我们终将面对一个人去做所有的事情,这样一份以“为了你好”来标榜的爱显得太过沉重。于是我试着一个人去看电影、爬长城、骑车环绕这个再熟悉不过却仍显陌生的城市,瞒着父母一个人坐动车去远方的城市。
朋友曾说,你看起来啥都不会,还路痴没有一点方向感,在有人带路安排好一切时蠢得只知道吃,其实在被需要时却可以很冷静地解决所有问题。
我想每个人都是这样,在告诉自己不要依赖任何人时都能小宇宙爆发般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去解决任何不得不解决的事。
最近几天一直在困惑着,所谓的孝心到底是什么?是遵从父母的意愿,找一份他们希望的工作,嫁个他们觉得所有条件都符合要求的人,与他们生活在一个城市,再生个孩子让他们的老年多一些欢乐?那么自己的意愿呢?自己想要的生活该如何去实现?构建在内心的乌托邦中再施压给自己的孩子?如此循环往复,倒是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了份贡献。父母给予了生命,是否就理所当然地对我们的生活有了主宰的权力呢?而任何的意见相左都会在社会舆论中显得不孝。
我们总是信誓旦旦地说要为自己而活,不应该活在他人的眼光里。那么无法不介意他人眼光的父母该处于怎样的境地?人的一生已经注定会有太多遗憾与无奈,那么活着的意义只是在于一一体验这些遗憾与无奈吗?
世事变迁,中国开始鼓励生二胎,英国脱离了欧盟,美国人民选择了满嘴跑火车的特朗普为总统,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就这样在短短一年间发生了。
总是会设想如果三年前坚持了自身选择的自己如今会是什么模样,然后马上又打断这一可笑没有任何意义的想法。骨子里是一个很相信缘分的人,一切事物的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相遇,都一定是为了教会自己一些东西。
我讨厌着曾经争强好胜成绩优秀如今却只顾埋头低调一副与世无争模样变成学渣的自己,讨厌自己的懦弱与胆怯、不善言辞,可是也感谢并珍惜着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或好或坏的事。
在这座小城里的大学生活,尽管有着太多的不尽人意,却让我生命中多了几位挚友,让我有机会每周日下午去书法老师家抛开一切杂念静修两个小时并时刻警醒着自己不要放弃阅读不要迷途太久。
回顾2016,还是相信自己一直所坚持的善意会在冥冥之中积攒着好运,在必要时自动与上天交换。
两份的家教兼职,结识了两个很友爱的家庭;在独自一人搭顺风车时总能遇到很善意的司机;想要做微信公众号时,许多哪怕许久未联系交情本不深的朋友都拿着稿子还带着身边朋友前来支持;实习时遇到两个以朋友相待的亲切和蔼的老师和一个常常意见相左起争执却感情愈深离别时红了眼眶的朋友;在2016的尾巴上,又找回了那个偶然相识教会我很多精神上特别契合的朋友……
如此想想,其实一切并没有那么可怕呀,包括未来的未知。2016学会了的勇敢,是为了2017的更加勇敢吧。我渐渐相信,父母的固执是因为在他们眼中,我仍是并将会一直是那个离开他们无法生存的长不大的孩子,而我所能改变的,只有勇敢地遵循内心迈出脚步去追求自己的选择,向他们证明自己选择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