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4 市场泡沫退去后,产品价值才是真正的回归

虚假的泡沫消退之后,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今天我出门和一个朋友聊天,路上注意到一个现象:现在很多餐厅、门店,甚至奶茶店,都在做各种促销活动。比如啤酒是“喝多少送多少”,奶茶是“买一杯送一杯”或者“买一杯送三杯”。就连药店也在搞“买什么送什么”的活动。现在,几乎每家门店都能看到类似“买东西送东西”的广告。

我就在想,为什么市场上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这也是“内卷”时代的一个表现,那它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今天我还看了虎嗅的一篇文章的时候,感觉找到了答案。

里面提到有些产品本身并没有什么升级,但市场报价却凭空涨了一截。这样一来,最终会发生什么?可能就是会有更多同行、厂家或者店铺入场,然后用更低的价格去抢占原有的市场,争取更多份额,最后形成一轮新的竞争。

就像我刚才提到的那些奶茶店、餐厅,大家都在搞“买一送一”或者“买东西送东西”的活动。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当这些虚假的泡沫,也就是那些没有实际附加值的东西被剥离之后,市场自然会回归到对产品本身极致的追求。

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打磨产品、优化细节,才能市场带来更有价值、更先进的功能。毕竟,产品最终还是要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和体验价值,还有资产这三个核心价值,当那些表面的泡沫被清除后,留下来的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

而能够留下来的都是细节上精益求精的企业。再加上一些专业、细致的服务,才能真正把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重点是只有深入挖掘用户需求,真正为市场和客户考虑。

以Labubu玩具为例的价值回归逻辑分析

Labubu玩具曾在市场上爆火,甚至被炒作至高价,却仍受年轻人热烈追捧,后又经历市场波动,可作为探讨产品价值回归的典型实例。

从市场泡沫阶段看,Labubu的高价有其特殊背景。

一方面,其设计打破传统完美主义,以“丑萌”风格契合Z世代(95-00后)审美,在高压环境下,这种叛逆、非主流的设定,成为年轻人对抗社会规训的精神图腾,满足了情绪价值与精神寄托需求;

另一方面,明星效应助推,国外明星在大型时尚活动佩戴Labubu作为服饰搭配,使其成为潮流符号;

然后,加上厂商和市场双重作用下的稀缺性和盲盒机制带来的投机心理、社交货币属性等,共同催生了价格泡沫,让其在一级市场抢购、二级市场炒作中价格虚高,出现部分款式溢价数十倍,甚至拍卖会创纪录成交的情况。

然而,当市场泡沫退去,我们能更清晰看到其价值回归的走向。若Labubu想在市场长期立足,需回归产品本身价值逻辑:

功能与体验价值:虽作为潮玩,功能需求并非传统实用功能,但需持续满足年轻人的情绪与精神需求。比如后续设计能否继续捕捉Z世代在不同社会情绪下的心理诉求,像从对抗焦虑到追求自我实现等不同阶段,通过造型、故事设定等优化体验,而非仅靠营销营造稀缺。

收藏价值:真正有收藏价值的潮玩,需在艺术设计、文化内涵上有深度。Labubu融合北欧神话与东方元素是优势,但要避免陷入过度金融化炒作,回归艺术创作本身,通过与艺术家深度合作、推出有文化传承或创新意义的系列,让收藏价值基于文化艺术价值,而非单纯投机稀缺。

从市场竞争角度,Labubu的爆火也曾引发行业跟风,若其想在泡沫退去后留存,在产品细节(如工艺精度、材质创新)上精益求精,同时优化服务(如真伪鉴定、售后增值服务)。

当市场回归对产品本身的追求,那些仅靠营销、炒作泡沫的同类产品会逐渐被淘汰,而Labubu若能坚守价值本质,挖掘用户从情绪到文化认同的深层需求,才能持续创造价值,在潮玩市场,乃至更广泛的文化消费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产品价值最终由人(用户)的真实需求、体验和认同来衡量,泡沫退去后,只有真正围绕“人”的价值构建的产品,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回归与市场留存。

公众号原文链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