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樱乔
26岁的小A在一家国际公关公司工作两年后辞职了,因为实在太累了。
“为什么不拒绝超负荷的工作呢?”我问。
“我们团队的工作量就那么大,没办法啊”她回答,“即使说了组长也不会同意的。”
“那有可能转组吗?”我继续给她出主意。
“这不可能”她再次摇摇头,“申请转组会造成内部矛盾,组长们都会对我有看法。”
“你都没有试过就肯定不可能?并且,你认为辞职比申请减少工作量或者转组更加容易,是吗?”我不同意她的处理方式,但能体会她作为一个职场新人的压力。
小A垂下头沉默不语。遇到困境,放弃有时候确实比面对容易。
27岁的小Z是一名市场推广人员,常有机会参加各种拓展人脉关系的饭局酒局,其中不乏让她如坐针毡的应酬。
“昨天那个饭局来的都是莫名其妙的人!”她烦躁地说,“说白了,就是几个老男人找小姑娘陪他们喝酒!”
“那你为什么不拒绝呢?非去不可吗?”我明知故问。
“组织这个饭局的是一个在圈子里比较有影响力的老师,不去怕得罪了他啊。”小Z无奈地说。
“假设他真的不高兴了,会对你有什么直接影响吗?”我试图帮她分析。
“那倒也不一定……”小Z歪着脑袋想了半天,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每个人在说“不”之前,都会对说“不”以后可能造成的结果进行预判:对方可能会生自己的气,影响与自己的关系?这是否意味着没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是否意味着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够?
因此,问题关键在于内心的预测结果是不是准确的、客观的。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自己不喜欢的后果预判往往是放大的,吓得自己不敢说“不”。上面两个故事中的小A和小Z就是对说“不”的后果预判出现了偏差,将负面影响放大,因而不敢说“不”。
那么,在必须说“不”、敢于说“不”的时候,如何有技巧地说“不”,尽量减少摩擦呢?以下几个小技巧供大家参考:
1、先说“是”再说“不”
如果客户或者上司刚刚把要求说出来,你就立刻说“不”,会令对方觉得你根本没有经过认真思考、没有想办法,只是想推卸责任。即使这件事情你已经经过一千次实践证明不可行,他们也不会相信,只会断定你在找借口。这时的技巧是先说“是”,再说“不”。我想起以前托福考试培训,老师传授答题技巧时说:“当一方提出请求,另一方回答时说‘I like to’(我愿意)时,你不用听完,直接选拒绝就对了。”实际场景比如一个人问“我能借用你的雨伞吗?”,另一个人说“我很乐意”,那么他的后半句一定是“但是,我一会儿也要用”。意思就是我不借给你。同理,如果上司说“这个报告你下班前能给我吗?”你可不能立马儿说“哎呀,来不及啊”,要说“好的!”然后停顿几秒钟再说“如果下午赶这个报告,您让我做的另一个报告就要推迟到明天再做了,可以吗?”如果上司觉得两个报告都重要、都不能拖,他自己就会去想办法了。这个先说“是”再说“不”的技巧不是教你阳奉阴违,而是先照顾到对方的情绪,再来处理问题。
2、让对方自己说“不”
有时候,上司或者客户会对执行过程中的困难考虑不周,甚至觉得话一出口,事情就成了,让具体做事情的人苦不堪言。这个时候,最好不要直接说“不”,也切忌笼统地说“有难度”,而要列出完成任务所需的具体资源、资金、时间和前提条件,让老板了解究竟不可行在哪里,让这个“不”字由老板自己说出来。有时候,老板不是否决整个项目或者任务,而是对其进行调整,让它在现有情况下变得可行。在沟通过程中也要注意使用语言的艺术,不要说“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不可行”,而要说“让我们看看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获得哪些资源”。简而言之,就是要使用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语言。
我也曾经遇到过类似小Z的情况:一个有业务往来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在我第一次拜访后,当天发微信约我晚上去酒吧。
“那家的调酒师获得过国际大奖哦”他说。
“好啊!”我一口答应下来,然后问,“我带个朋友行吗?他对调酒很热衷,有机会向大师请教一定很高兴。”
“哦,这样啊,哈哈……”他打个哈哈,换了话题,喝酒的事不了了之。
再见面,我不提、他不问,什么都没说破,彼此留有余地。
3、给出替代方案
在我的小说《穿着高跟鞋奔跑》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大老板Ben调任女主人公Carrie去做社会化媒体总监,并给出“实现社会化媒体团队的收入从目前公司总收入的12%提升至20%”的要求。Carrie核算之下觉得压力太大,就讨价还价说“我承诺18%,外加两个社会化媒体的白皮书,因为公司目前在这个领域的知名度不够,相比短期利益,花时间提升知名度和打造口碑才是更重要的”。大老板对这个方案欣然接受。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抓住问题的关键、利益点,给出合理的建议,是代替说“不”的一种变通之道。
4、怎一个“拖”字了得
我有个好朋友在一家国际公司的市场部工作,负责策划和制作广告宣传片。她有一个头疼的问题——对结果指手画脚却不承担责任的人太多。她的应对方法是“对合理的好建议予以采纳,对吃毛求疵或不切实际的建议就拖”。“拖到什么时候呢?”我向她取经。“拖到来不及呗。”她哈哈大笑,“我先把应该修改的、能修改的改完,然后问那些吹毛求疵或者不切实际者他们的建议到底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解释。这样一来二去,讨论来、讨论去,就到了必须出片上线的时间了。我就在邮件里问‘修改还需要一周,但是明天就要出片了,怎么办?’到了必须拍板儿做决定的时候,老板就发话不用再改了。”不过提醒大家,这个拖的办法不要经常使用,如果一而再再而三使用,别人是会看得出来的,毕竟职场上,谁也不比谁傻十分钟。这一招留到迫不得已再用吧。
作者简介:
曹樱乔,作家,资深公关人。
已出版作品:《穿着高跟鞋奔跑》
个人微信公号:樱樱焰焰(caoyingqiao8888)
以书会友。在匆忙的世界里,我们聊聊生活、事业、感情、信仰。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喜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