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去火车站办点事,回来的时候看到站前广场的LED屏幕上播着厦门电台94.0的广告:陪无聊的人吃饭,不如听有趣的广播。是个简单的广告,但让我想起一些事情,并在脑中迅速整理了一下,现记录下来。
广告操作的本质是向选定的目标受众释放诉求和信息。而这个释放的效果有两个评定维度:广度和精度。广度即释放诉求的覆盖面和受众人数,精度即释放诉求的精准程度及对受众的影响程度。能同时在广度和精度上都达到高要求的,即是成功的、伟大的广告。
然而伟大的广告凤毛麟角,我们周围的绝大多数广告会从两个维度中选取一个(也许并非有意选取一个,但双维度同时操作难度过大,造成往往实际效果只能追求一个维度上的成功)来操作。如果选取广度作为主要目标,则主要是通过一些普世价值观、情感及认知来完成诉求,如亲情、友情、爱情等,这样的广告广而泛,也比较稳妥,一般能够稳定提升品牌及产品的知名度。如果选择精度作为主要目标,则是通过对一些特定人群或小众群体深入分析,找出特定的价值观、情感及认知,如某一年龄段的人群、某一收入等级的人群、某一特殊爱好或需求的人群等等,这样的广告往往能够锁定小部分人群,对他们造成较深的影响。举例。。。
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广告人、营销人喜欢追热点,广告人对伟大创意的追求是非死不止的,每一个创意都试图同时从两个维度成功。而社会大众的价值观、情绪感受、认知往往是隐性的、不规律的、随时变化的,这在技术上使得精度难以把握,往往广度越大,精度越低。然而热点事件的出现会在短时间内吸引大众的关注并引发趋同的情绪和认知,如愤怒、欣喜、振奋、遗憾等,这为广告人提供了捕捉双维度成功的可能。如08年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摔倒后,宝马中国、耐克及一众体育品牌做出的迅速反应,皆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现象。
如上所述, 社会大众的价值观、情绪感受、认知往往是隐性的、不规律的、随时变化的。然而真正的高手往往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从一个时代的角度或者一个横向的更为广泛的角度来抓取社会大众的普遍情感及认知,能够从更广的人群中攫取那一丝细微但又深藏于心的交集。如国产汽车广告的诉求最常见便是性价比、安全、实用大空间、智能化等产品特点,分别瞄准价钱敏感人群、家用人群、年轻新潮人群等细分受众。而同是汽车广告,梅赛德斯奔驰往往是从一代人(此一代人并非年龄上的一代,而是在社会某一时代处于某一相同地位的人群)的角度诉求,如25-45岁的人群,皆属于或将要属于或自我感觉属于中产、精英阶层,并且能在这个人群中普遍引起情感共鸣。这便是更高一级广告的不同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