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读到一篇发言稿,开头就说,“在尊敬的某领导的卓越领导和无私奉献下,我们的团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正当我以为接下来的内容必然是讲述该领导是如何领导团队,奉献自己的,以及团队取得了怎样的成功,是之前从未做到过的。结果话锋一转,发言人开始讲起了团队同心协力完成了一件事,全篇再没提到过领导的贡献和团队的成绩。可见,开头的两句话纯属扯淡。
扯淡不同于说谎。就内容上说,扯淡的话空洞无物,不传达任何有效的信息。而谎言是沟通有效、言之有物的,虽然它违背了事实。就行为人而言,说谎要求行为人有一定的知识,并且能组织起语言清晰地表达。扯淡的人则完全没有认知与表达上的困扰,往往是张口就来。说谎比起扯淡,其难度至少高出一个数量级。(你看,扯淡多么简单。)
扯淡非但比说谎容易,它的危害也要更大。可能有人会问,不对吧,说谎的危害不应该更大吗?只听说有人上当受骗,蒙受损失的,可没听说谁因为听人扯淡闹出事情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人们误把扯淡当成了谎言。就像许多炒股的人宣称自己选股特别准,有独门秘籍,煞有介事地给人推荐股票。结果有人信了,亏得一塌糊涂,便认为是遭到了欺骗。而这不过是“股神”的扯淡罢了。
再者,扯淡的人对真相表现出的是一种漠不关心,无所谓的态度,缺少对自己言论的责任感,而我们对此却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于说谎者,我们可以识破谎言,并对施以惩戒。但你要是指出扯淡者说得不对,反而还会被他指责为抬杠,没事找事,小心眼,喜欢斤斤计较。一个人习惯于扯淡或者听人扯淡,也就失去了对真理的感知和追求,在人性根本上成为一个对知识麻木的人。扯淡对个人的危害着实令人担忧。
遗憾的是,扯淡似乎已经在日常谈话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老一辈人总喜欢用“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年轻人吃不了苦,没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等“扯淡话”来教训年轻人,仿佛自己什么都经历过,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果真如此,也就不至于连个智能手机都用不明白了。像开头的例子,在职场中更是屡见不鲜。“我就那么一说”,“我给你举个例子”,真的,但凡有点责任心,都不会随便说说。
“当一个人有责任或有机会,针对某些话题去发表超过了他对该话题的了解时,他就开始扯淡。”
参考阅读:
1.《论扯淡》,[美]哈里·G·法兰克福,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