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为了证明他家的床围环保、有品质,在送来床围的同时还附送了甲醛测试盒。所以你又沾了弟弟的光!
之前玩过多次pH值测试,对颜色变化、比色卡对比,既轻车熟路又特别着迷。我拿走床围,你悄悄 “ 研究” 甲醛测试盒。虽然不认字,但凭 “ 经验” 你问:“ 妈妈,这是做实验用的吗?” 我答:“ 对,这是测试空气中甲醛含量是否超标的小测试盒。” 你问:“ 什么是甲醛?” 我答:“ 装修或者家具中很容易存在的一种化学物质,会跑到空气中,对身体很不好,容易让人致癌或者得白血病。” 你激动了:“ 啊,太好了,妈妈我们测一下吧。”
你打算在客厅开工。我建议说:“ 这里是敞开的,应该不合适吧?估计需要一个可以关门的密闭空间。” 于是你拉我跑到卧室。我建议说:“ 这里开着空调,会换气,应该也不合适吗?我们应该在一个没开空调、风扇、没开窗、能关门的地方。” “ 好!” 你说,立马拉我跑进姥姥姥爷房间,关门关窗,自己趴在席子上,按图示说明开始操作。悲剧了!Baby,你可快点,现在正是三伏天呢!我心里着急,还故作镇定的伸手想拿过包装盒看看说明,看看它是否有理有据、值得信赖。你按住盒子严肃的说:“ 别动,我正在实验呢!” 然后你按照盒子上的图示,认真、仔细的把小袋子中的粉末试剂抖入圆形缩微培养皿;再仔细、小心的打开白色试管,把里面的无色溶剂倒入培养皿中,和刚才的粉末试剂混合;然后,你拿出另一个棕色试管。我问:“ 都直接往里倒就行了吗?” 总觉得测试过程有些单薄,至少要给甲醛留点溶入、被测的时间吧?你看着印在盒子上的图示说:“ 是的,你看,它这么画的。” 然后认真的继续 “ 投入” 实验。我想,好吧!能看懂图示、按图操作也不错。至于有没有其他纰漏,我们可以开门凉快之后再聊,哈哈~ 你小心的打开棕色试管,把里面的试剂也加入到培养皿中,一边加还一边引导我观察:“ 这个棕色瓶子里的液体是特殊的,它怕光的,你看,它跟这个白色瓶子就不一样!” 三种试剂加齐以后,你盖上培养皿的盖子,拿起来摇晃了几下。摇匀以后,你抬起头激动的看着我说:“ 好了,我们打开看看吧!” 说实话,我也挺期待的。你一本正经的把盒子里那张比色卡拿出来摆好,然后郑重的打开盖子,看看培养皿中的液体颜色,又看看比色卡说:“ 妈妈,我们的颜色在这个红色数字的前面!” “ 那估计说明我们是安全的。因为一般红色表示警告。而甲醛量越大危害越大,所以可能超过那个红色数值就不好了。” 因为没看见说明,我推断说。于是你得出重要结论:“ 所以我们的甲醛含量很小,比红色报警的数字小,我们很好。”
哦,是吗?我们的甲醛含量很小,这个结论正确吗?开门开窗开风扇。我拿过包装盒一边看一边问:“ 宝贝,你觉得你这个结论正确吗?咱们的甲醛含量很小?” 你说:“ 正确啊,我跟比色卡对比了。” 我问:“ 你通过对比溶液和比色卡,怎么就能知道有没有甲醛了呢?” 你想了想说:“ 可能是有甲醛的颜色和没用甲醛是不同的。” 我说:“ 对,非常好!有没有甲醛,你的实验试剂的颜色会有不同,才能测出是否有甲醛。但是甲醛不是在你混合的这几种试剂中,而是存在在我们房间里,房间里的空气里。我们是希望房间内空气里的甲醛溶入你的实验试剂,再对比测试。所以你看看你的甲醛溶进去了吗?” 你又想了想说:“ 有吧。” 我说:“ 可能有,但量非常少,因为你实验太快,没有给它溶进去的时间。也就是说甲醛可能还没来得及从空气中跑进你的溶剂中,你就拿去对比、得结论了。就像弟弟的奶粉兑成奶,还要花点时间呢!” 说完,我指着盒子上的文字说明说:“ 你按照图,理解的实验操作完全正确。但图示只画出了步骤,文字里还有说明。咱们的房间要密闭1小时,让甲醛留在屋里不跑出去;然后你测试的时候要把你的溶剂打开半小时,让房间内空气里的甲醛有时间跑进你的溶剂去;然后再像兑奶粉一样,盖上盖子,摇匀你的试剂,让甲醛与你的试剂充分反应;最后打开盖子与比色卡对比,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所以这个实验要成功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密闭、要有充足的反应时间。” 你眼前一亮,立马说:“ 妈妈,我们再给弟弟买个床围,我们重新做一次实验吧!” ——为了瓜籽儿买西瓜,对吗?穿褂子的,你是不热呢还是热晕了?哈哈~
PS:这个测试盒实在简陋,说明就印在巴掌大的包装盒上,也没有原理说明。所以根据百度推测之——白色粉末为酚试剂(如,3-甲基-2-苯并噻唑啉酮腙盐酸盐水合物MBTH),用于与甲醛反应;白色试管的无色液体为稀盐酸溶液,用于为反应提供酸性环境及溶解酚试剂;棕色试管的透明液体是显色剂,即是需要避光的硫酸铁胺溶液(NH4Fe(SO4)2),用于提供三价铁离子,氧化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的嗪;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成蓝绿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好像自己有点明白了。
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