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孩子,所以我生养孩子。
从我肚子里出来的孩子,他给了我惊喜。因爱结晶的那么小的一个种子,在我的子宫里浸泡,慢慢发育。有眼睛、有鼻子、嘴巴等等,每次看着B超单上的变化,很惊喜。
生下来没几天,他就会笑,那么甜,生活里的烦恼在他笑起来那一刻都化为乌有。
我喜欢孩子,希望不止喜欢他的小时候。
慢慢长大,猛然回头,会发现时间流逝的还是很快,当初那个只会躺着让我摆弄、手无缚鸡之力的娃娃,如今已长到我胸口。
磨蹭,贪玩,捣乱,不主动学习,不好好吃饭,其他小朋友有的小毛病,他也一样不少。在对付他的这些恶习时,我唠叨,我陪读,我抓狂。
前几天,因为他的屡教不改,我指责时挥舞的手不小心扇到了他的小脸蛋,他的嘴巴立刻委屈似的憋起来,整个人难受的要哭,这是我第一次打到他的脸。
虽然我用“不听话,小心哪天我打你”吓唬过他,但是我并不是很认可“打”这种教育手段。记得我读初中时,我爸笑话过我和我妈,“再过几年,你要站在烘篓(安徽大别山那居民烤火的一种凳子)上打你女儿了”。如果只有打能发挥教育的作用,那孩子大了,父母还真的站在凳子上来打孩子吗?教育是个长期的事,或许到他成年,或许到他成家,或许更久。打,太难看了。
看到他要哭的样子,我又和他说明了为什么刚才我有打他的行为,他知道我是在教育他,端正他,他的情绪得到安抚,但是我明白他也难保证下次一定不会再犯。
今天吃晚饭时,我和先生正聊着天,突然儿子夹着菜的筷子伸到我碗里,“妈妈,你也多吃牛肉。”儿子今年6周岁多,这是他第一次给我夹菜,我很感动,这些天为了幼小衔接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琐事,没少训他。
怎么想到给我夹菜呢,收碗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昨天当他面和先生讲过同事家孩子王耀不仅学习好,还很懂事。他妈妈带他买了一套新衣,晚上回家他还感恩似的给妈妈夹菜呢。
讲同事家儿子的这件事并不是想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真的出于感动而谈。儿子听到后,莫不是想以这个孩子为榜样呀。我和先生认同,谁不想成为一个被别人夸奖的孩子呢?
看来无形的正面教育很重要。很多时候为了某个事而停下来教育未必立竿见影,但无意中的榜样宣传却能激起孩子内心的波澜,让他效仿。
孩子,我爱你。我也希望教育你的路上,少些枪火味,多些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