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在一个群里听一位妈妈分享她育儿的经验和心得。这位母亲很了不起,她有一儿一女,儿子在2016年的高考中被保送至国内重点大学,女儿也在她科学的育儿方法和陪伴中快乐成长。而且她还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PDA注册正面管教家长讲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萨提亚家庭治疗师、致力于亲子教育、两性关系及青春期心理咨询等等。一听这么多高大上的头衔,就让人肃然起敬。
她微课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一、怎样和孩子好好相处。
二、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就目前热点问题探讨一下:学习和兴趣班、补习班如何选择。
她主张:
幼儿园阶段:放手,不学技能型知识,培养习惯,陪伴。
小学阶段:培养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家庭作业不陪伴、不检查。不盯着做作业,在需要时出现。自己定闹钟,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上学,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中学以后,在陪伴,尊重,爱的基础上,嘱托孩子吃好睡好,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跟同学老师好好相处(孩子住校)。
其中谈到“三个不做,六个做”。
三个不做:不说伤自尊的话,不说羞辱的话,不增加孩子的焦虑。
六个做:7岁以前和孩子养成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保持顺畅的沟通、妈妈保持情绪稳定、处理夫妻关系、肯定,鼓励,认同、成为孩子的榜样。
最后探讨了热门话题。孩子如何选择学习班或兴趣班,怎么对待沉迷电脑或手机游戏的孩子等等。
一个多小时的分享,听后受益匪浅。其实这位母亲讲的主线就是: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尊重,理解,信任和爱。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才会身心健康。
完了以后自己也对号入座,看哪一点自己做到了,哪一点还需要继续努力。对号入座以后,我觉得自己大部分做的还比较好。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大意就是:五十岁之后,拼的是孩子。看各自的孩子发展如何,相当于光宗耀祖这样的意思吧。
我在孩子的教育上没有刻意的下功夫,大儿子该上小学六年级了,各门功课还不错,我在寒暑假没给孩子报补习班(符合讲课老师的思路),今年给孩子报了个美术常年班。这孩子比较听话,要求到的事情都做,下一步还得培养他学习的主动性。小儿子该上大班了,就目前情形来看,资质还不错,就是性格上不如老大平和,以后慢慢影响教化。
分享育儿经的老师说,孩子能否健康快乐的成长,妈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母亲不要太过强势,应该是慈爱温和的。这一点我做的还相当好,在我们家,我扮演的就是红脸儿,孩子他爸扮演白脸儿,我的孩子都比较怕他们爸爸。
总之教育这事儿吧,不能刻意追求,提倡顺势而为。我目前做到有:给了孩子一个温馨和睦的成长环境,陪伴在他们身边,给他们足够的母爱,是一个温和慈爱的妈妈。我想,我的孩子长大了不会比别人家的孩子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