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读原文
今日作业是谈谈对“读”“书”的理解:读书,重在“读”而非“书”。一部《红楼梦》,有人读出“《易》”,有人读出“淫”,有人则读出了“缠绵”、“排满”和“宫闱秘事”;而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也会读出完全不同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因此,不存在把《红楼梦》“读完了”之说。
今天的作业好像特别有话说,只因为老师拿《红楼梦》举例子,勾出了我的诸多情感。
这近一年多来,甚至更长,一直跟《红楼梦》纠缠,不但又看了几篇,还听了蒋勋老师说红楼,白先勇先生的也听了一些,喜马拉雅的听书也是《红楼梦》,我们家在黄岛群里有陈光聚老师每天复制程甲本的《红楼梦》,没有求证过,只是我的自以为是。
还有我正在听的课程也是《红楼梦研究》,真是太凑巧了。而对《红楼梦》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尤甚。而蒋勋老师讲解的《红楼梦》更是深入人心,他从美学人性人文各处着手,真是令人百听不厌。
尽管李老师也说过,不要听讲解,毕竟别人嚼过的馍无味,这点我是不敢苟同,或许对李老师读书的深度和博学来说,他理解一本书是简单的,而对我这种浅薄的,要想读透一本书还是有难度的。听了大师的讲解,也给了我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的过程,对我真是受益匪浅。
提起《红楼梦》也引起群里学友们的大讨论,看着也很热闹。要想读红楼,复杂的人物关系是着关键。想搞清楚读一遍两遍恐怕不行,而蒋勋老师把红楼当作枕边书,自小学起,每天都看,估计读了至少百千遍了吧。所以高调贴出关系图,有兴趣的拿走不谢,我的名字叫雷锋。嗬嗬,自捂脸吧。
李老师关于读书至少一百遍的论断说了也不止百遍了,对我这种油盐不进的学生自是无语了。所以参加老师的读书营也算找虐一百次也不后悔。犹记的老师那些掷地有声的话语:读一百本书容易,可是将一本书读一百遍,恐怕在座的也找不出几个人来吧。
是啊,对那些读过的书,恐怕连一遍都不敢说真正读下来了,往往读完连主人公的名字都记不全。全是看热闹罢了,这还只是小说,如果要算起专业书来,那只能嗬嗬了,自己明白自己那点水。即使考试也不一定能将教材翻几遍吧,只盼望着出点重点背背应付一下。
这些书,老师也多次推荐过,也成立过读书会,至少坚持到什么地步,也只有自己心知肚明了。记得以前常到老师的新阳光研究所去,蹭饭的时候,老师总会问,最近看什么书?这时候就不敢说话了,你只要一提,老师从中随便问一句,那只有自取其辱的份了。依然记得老师在多次提问我们仍不见长进的时候,老师也忍不住说了句,“要知耻而后勇啊!”老师明白我们的自我还不够强大,也很少说这么重的话,只是我们总在原地踏步,看来真需要后勇,后勇啊。
有一次老师知道我们读《少有人走的路》,他于是问了一句,作者写了四个方面,是哪四个,最重要的是什么?(大概是这样的问题吧)我们愣是给问住了,不求甚解一直是我们读书的常态。
于是老师又给我们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当时看的是热情澎湃,放下书,又恢复了原样。毕竟照着书中的要求来读,对我这种没有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人来说还是太累了。忽然看到一句话,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简直一语中的。我们总是以我们舒服的姿态去学习,根本不想深入,更不想动脑,只想着填现成的东西,要想改变很难。或许我们今天也开始了尝试,给自己挖一下坑,然后勇敢地跳下去,再学着慢慢爬上来,这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参加老师的读书小组,自是找虐千遍也不厌倦。也是老师强调的,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就是坚持的能力,能坚持到底的也不会再怕坚持二字。但愿自己能通过这份考验,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读书。
记得前两天参加中国作协杨闻宇老先生的读书习作沙龙,杨老也强调,好的文章读一遍就当没有读过,必须反复读才行。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并非读一万本书,而是让你读一万遍。杨老七十多岁了,依然读书不止,笔耕不辍,只能让我们这些不学无术的高山仰止。
或许优秀的人都是相通的。记得李老师当初读《诗经》时,也是每天早上四点起来读写背,而且一直坚持着。还有今日的每天两篇千字文,除了膜拜我们还能做啥?只有争取紧跟步伐,努力完成作业了。
读书有什么用?或许有人会问,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相信:
看过的风景
读过的书
遇过的人
都在你的气质
在你的性格里
而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这个尴尬的中年,我还是多读书,努力装饰我的灵魂吧。
跟着李老师的步伐,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