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上习惯了起床洗嗽完毕立即出发上学,不在家吃饭。一般是给他钱到学校门口买吃的,有时早上顾不得吃就会饿半天,中午回家前又拿钱买着吃,回家不好好吃饭或干脆不吃,让我们甚为苦恼,本来想到的早餐办法他都不愿意,只好支持和尊重他的选择。
中午我们做好饭菜后,等着儿子回家一起吃,没想到一回家看看饭菜就说不吃,可以肯定的是放学时买过吃的了。我喊他两次都无动于衷,但不生气,吃不吃饭是他的事,我只做到提醒他,提醒和不提醒是我的事,接受或不接受是他的事。可妈妈很是生气,说本来是等着他回来一起吃,却没有领会父母的一片心意,真是屈了父母的心等等。儿子好像也不是很生气,不说话,就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也许他已经听惯了类似这样的唠叨,不发脾气已经很不错了。
要是过去,我肯定会加入到妈妈的行列一起唠叨他,可是我突然想起了不能把两个人的战争变成三个人的战争,我最好是静眼旁观,不说话,不偏向谁。如果我对妈妈说随儿子去吧,妈妈肯定会指责我不管孩子,我要维护妈妈的尊严,其实她是爱孩子的,夫妻关系优于亲子关系,掌握全局和次序,相信他们能处理好。
记得前不久一次争执,我和妈妈一起说儿子的不是,儿子说:“你们多好,可以合伙商量着对付我,我能谁商量呢”?听着他说的话,我沉默了,是啊,每当孩子有所谓的问题的时候,我跟妈妈就会一起交流他的问题,可是儿子跟谁说呢?想着经常都是我们两人对他的指责就像开批斗会一样,孩子的心思谁能理解?他不会表达,只好埋在心理,要么不说,要么对峙。
曾经自以为是的我们认为有多了解孩子,有多爱孩子,可是却不知道孩子的心理有多苦,却不知道打着爱的旗号伤害了孩子多少。
比如吃饭这件事情上,我们是否可以自己反思下呢?为什么孩子回家不好好吃饭?如果我们做的是他非常喜欢可口的饭菜,他会这样吗?我们是否心平气和的跟他说出我们的感受,让他理解我们呢?值得庆幸的是,孩子身体一直不错,基本上不让我们操心,饿了他自然会想办法弄吃的,从另一个角度想,是不是也挺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