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早清明晚十一(原创)
为什么在纪念逝去的亲人给他烧纸送钱的时候都要在清明节之前,和阴历十月初一之后呢?
原因不但与一些古老的传说有关 ,而且与祖先智慧的时间安排有关。
历史剧《三哭殿》中有一个片段:由于一些原因詹妃想给父亲詹太师上坟已是十月初三,纠结道:“今天已是十月初三,上坟人家会笑话”,李世民说:“早清明,晚十一,不过初十就不晚,哪个能笑?”,詹妃听了转悲为喜,随皇上祭拜父亲。古往今来,皇上金口玉言,这一风俗流传至今。
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农历十月初一要烧寒衣,而在北方农村,阴历十月初一前农忙,传说阎王也怕鬼惊扰百姓的生产活动,在农事结束后才把鬼放出来,所以从阴历10月初一到十五之间鬼才能收到钱和物。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民间传说中有一个片段,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那天定位“清明节”。所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后农事要忙,阎王怕鬼影响生产活动,他就在清明节后收鬼,因此清明节前是放鬼的,在清明节前和清明节当天鬼才能收到亲人送的纸钱和物品。据说清明节上午十点以前送给亲人的钱到了他那里100抵200元花,看来也是为了让世间的亲人们办事不拖拉。
总结:清明节前后万物复苏,经过严寒的冬季,春回大地,春意盎然,在这个时候,人们缅怀亲人,全家出外踏青,对于世间亲人们的身体健康也非常有利,对于亲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和引导孩子维护家族的认同感意义重大,用传统激励人们适时打开尘封了一冬的门窗,随着春的召唤去呼吸新鲜空气,我们的祖先是多么智慧!
中国有3大鬼节,清明节,中元节和阴历十月初一。而中元节烧纸钱缅怀亲人就在当天。我们缅怀亲人,表现了我们对亲人的思念与不舍,是中华民族孝道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的风俗文化。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有多种祭祀方式;也可以给亲人说说话,表示对祖宗崇拜和心灵的寄托,让亲人保佑我们,让阳光照进自己的心田,充满力量;也可以告诉我们的孩子,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怀念,最真挚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