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季的清晨六点半,天光昏昏,太阳还没被叫醒,窗外楼宇的轮廓隐隐绰绰,闹钟叫醒了我。睡眼朦胧的披上衣服,踏着拖鞋一步一步蹭到厨房。
纯净水2L,已分好的青砖茶一小块,火力全开煮到沸腾,咕噜咕噜声中调成中火,蒸腾的水汽让厨房的玻璃窗变成朦胧的分界线,然后我就可以转身去洗漱了。
十五分钟后,满脸粉底液还没抹匀的我剪开一包牛奶,咕咚咕咚倒进茶锅里,一勺盐,汤勺不停的舀起倒进去,舀起倒进去(汉语在形容这个过程的时候总是很拖沓,蒙语其实只有一个字就能概括~),准备另一只干净的锅子,倒一点炒米,一小块奶豆腐,盖上纱布,带着茶叶的奶茶已经煮开,奶香和茶香完美的混合在一起,将它们倒在纱布上完成过滤的同时,奶茶和炒米也已经浑然一体了。盛出一碗晾在桌上,(喝奶茶一定得用碗,用杯喝喝不出蒙古人的洒脱与不羁),我就可以继续脸上的事业了。
没错,我的一天,是从早上的一碗奶茶开始的。热气腾腾,奶香茶香米香,配着一块呼市焙子,一小碟芥菜丝咸菜,偶尔放些提前煮好的清水锅羊肉(大概就是你们认为的手把肉),喜欢的话出门前还可以来一点水果,这大概就是丰盛的定义了。
因为不住在牧区,小的时候我是不常喝到奶茶的,八岁以前,爷爷家所在的地方有个新建的二层小楼是邮局,门口有着绿油油高高大大的新邮筒,每次爷爷拉着小小的我去寄走他写的门票交换信函的时候,顺路会去旁边有着圆圆拱门的奶茶馆喝碗茶,那时候的味道早已记不清了,记忆中只剩下圆圆的拱门、方正的木桌和穿着的确良夹克的人影了,那个领着我喝茶的人,也去了我再也牵不到他的天国。
结婚以后,老苏的父母都是农区牧区出来的,早晨熬茶的习惯一直保存着。婆婆煮的茶味道偏苦涩,茶浓一些,奶味淡一些,东北人口味重所以更咸一点,奶豆腐炒米之类的不加在锅里,按个人口味自己加碗里。老苏喝了二十多年,结婚后他没有必须喝的要求,我反倒上瘾了一般每天都在煮,我希望让我的孩子也能在这奶茶香中理解我们民族习俗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的自豪感,记住这属于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