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娃快两岁了。当了两年的家长,多少有点感触。再加上我还记得起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所以写下这么许多字。
为什么说“酷酷的家长”,而不是“优秀的家长“?因为“优秀”这个词明明是主观的,大家却喜欢争论,希望别人跟自己一样。我更喜欢“酷”这个词,“酷”这个词最酷的地方在于人们一般不在意你觉得什么“酷”。
我强忍住自己作为工科生列出干巴巴总分总的冲动,以问题开始吧。
打屁股的力度跟懂事程度成正比吗?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个同桌,家里有五个姐姐,被宠地上天。成绩不好,最喜欢的事是拿家里的东西呼朋唤友,很受我们的热爱(蹭了不少雪糕)。他爸爸经常拿棍子打他屁股,还有一次像小狗一样把他拴在家里不能出门。可是,那货却越发地皮了。道理很简单,只要不是真二,家长总不能把孩子打残吧。皮的孩子天生更能琢磨人,你让他琢磨出来你打他的极限,这一招就越来越没用了。
当然也有的孩子,像我老婆那样,偶尔被打几次,成绩就保持地很好。
一圈听下来,被严厉管教的孩子,成绩好坏的比例一半一半,给打屁股的力度不成正比关系。
对孩子严加管教的态度是对的,但打屁股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总是凭借自己的力量优势压制孩子绝对是错的。大人总有打不过孩子,说不过孩子的那一天。以家长的高压为主旋律的的交流模式在几乎每一个重要的阶段都起副作用,孩子青春期,孩子谈恋爱,孩子就业,孩子结婚,孩子再生孩子。这是个零和的交流模式。
只是说教,爱破坏的熊孩子不会飞上天吗?
不会。首先,少打屁股不是不打,偶尔打一次疗效更好。其次,对于一般的小破坏,不理是最省事而且有效的。
我家娃现在也偶尔大喊一声,“哈”,然后把玩具或者书本扔飞。我基本不理他,更专业的叫法是“冷处理”。
因为孩子确实都有自己的破坏欲。我小的时候也往别人的水缸里扔过石头,捅过马蜂窝,砸过玻璃,我还记得起那种又担心又兴奋的感觉。其他的孩子估计也差不多。如果有家长因此告发了我,那更是成就了我,我在大院就可以作为英勇的典范红上几天,享受其他小朋友的崇拜。
作为一个刚入门的家长,我浅薄地揣摩。孩子搞破坏,都是觉得这是有意思的事情。不管是赞赏还是批评,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欣赏,只是动作不同,前一种家长的巴掌自己拍,后一种家长的巴掌屁股上拍。
作为一个“孩子”中的过来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孩子很难越打越乖。有的孩子看起来打几次,不破坏了,很与可能是因为他大了,懂得背着你私下里自己搞了。
如果真心不希望孩子做不好的事情,没有什么比一个开放的态度有用。
开放的态度好虚,怎么解释呢?
开放,就是孩子需要觉得不管是多糟糕的事情,你都是最值得信赖的那个人,至少不是帮倒忙的那个人。这样,你能保持有第一手的动态。
举个例子,还是我的小学,有一次下晚自习,跑地快,绊到了操场上的单杠链子,摔了一大跤,指甲甩出了血。回到了家,我蛮想诉苦,结果我爸黑着脸训了我一顿,还做出要打我的样子。类似的事情发生几次之后,我学校的事情就再也不跟我爸妈说。不管是被人欺负了,还是拿了奖,都不说。这么想想,还真是有点心理阴影。
我听过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跟同学亲热地不得了,到家就一言不发,大概就是家长的态度以前出过问题。
现在我家娃皮的时候,我也忍不住手痒,想打他。但是我慢慢学会这么做:深呼吸,接受这个现状(摔了碗,饭汤泼了我的衣服),告诉他这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然后收拾残局。这也是我的自我锻炼。
我希望以后他青春期的时候,我会有足够的胸怀,接受那个好事儿或者破事儿已经发生,然后一起面对。
除了这个基本态度,有没有更具体的策略来教导孩子呢?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规则其实特别多,没法一股脑灌给一个孩子。除了坚持不懈地唠叨,家长还有另外一个武器,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就是列出什么不能做,不能碰的清单。列出一个负面清单,其他的事情都是能做的。如果列一个正面清单,列出所有能做的事情,家长要累死了,孩子也会备受束缚。
我给娃的负面清单很简单:伤害自己的-电器,锋利的刀具,有牙的猫猫狗狗(长大了再玩),高的地方,垃圾;伤害别人的-把东西弄到别人身上(饭汤,皮球,玩具,以及小便);从别人身上用力拿走东西,主要是拔妈妈和姥姥的头发。
这么一堆话,简要来说,就是少打屁股,对小破坏冷处理,用负面清单做管理,还有最重要的,保持开发的态度,一颗应对一切的心。
这与其说是我做家长的心得,倒不如说我作为一个“孩子”过来人对我这个新手家长的建议。
~~~
粗眉
二零一七年一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