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里的主人公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我们看的时候能对一个小说人物恨之入骨是因为这个人让鲜活,他的所作所为让我们不舒服,或者他的所作所为是我们敢想而不敢做的。
我记得我写的那些故事中人物没有一些小的细节,也没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生活小习惯,没有写坏的地方,只用自己中所有的美好的词语去形容,去描绘。而同时我自己却忘记了每个人都是的复杂而又多面的。他在这件事中是好人,在另一件事中是坏人而已。
评判一个人的好坏,我们有时候是以自己为出发点去思考这个问题的。对我有利的,我可以说他人很好,是个好人,可以用无数的词去夸奖赞美他。对我们不利的,总会想想他有没有故意刁难我,对我有意见,或者他不公平,等等。所有的问题都不能一概而论,而所有的结论也都不完全正确。
如何客观的看待一件事是很难的。而这份困难也需要我们迎难而上,打破自己的固有认知,开拓自己的思维,对所有的答案都保留一丝疑虑。对一件事,一个人,去描绘他的状态,发展过程。而不是带有自己的私人感情去评判。
带着情绪去看待问题,我们也就跟着情绪而我,而有时候没经过大脑思考的话语也可能脱口而出,伤人伤己。我们都坚强,也脆弱。不知道别人的哪句话就会伤到你。语言是一把无形的刀,伤人与无形。而这这把刀是否伤人还是取决于用刀的人。
语言的魅力也在于无形之中,通过一个人的语言我们也能了解一个人的生活,习惯,爱好,性格等等。而小说中的语言也总是各种不同的意义。主人公的话也会引发我们的思考和改变。
小说里常常有很多的人让我又爱又恨,而他们的成功在于这些人物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有爱,有恨。每个人都普通我们生活中能碰到的你我他一样,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脾气。
如何写小说,如何写出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这需要思考,这个人是怎么样的。他好的地方在哪,坏的地方在哪。从哪些行为变现出来他的好坏,他的性格特征。
只有心中有这么一个清晰的人物,这个人写出来才会富有实感,而非完美的理想中的人。人无完人,小说中的人物也没有那么完美。完美的是神,而不是人。因为我们的不完美,才能创造出如此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而因为这些,生活也会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丰满。
学习是一条永无止尽的路,阅读也是一件需要长期思考的事。当你发现一个人物他身上有足够多让你厌恶的地方,但同时也会有一些令人感动的地方。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有好坏互相掺杂,才能构成一个更加完整而立体的人物。
名著中的人物为何让你又爱又恨,为何让你印象深刻。因为他们没有那么的完美,他们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员,普普通通,简简单单,做着平凡而伟大的事。只有明白这一点,自己写的故事中的人物才会变得真实起来,我想这也是阅读的意义,让你思考,让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