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独开一盏台灯,目光注视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跳跃,整个人迷失在时间的河流中……
相信我,这个人不是在打游戏,就是在写作。
什么?敲代码?程序猿,我们交个朋友吧。撩妹?现在都用陌陌了好吧。
且说,写作的时候人很容易专注,进而忘记喝水、忘记睡觉、甚至忘记给女朋友打电话……不信?试试你就知道了。此外,除了游戏,很难再找到代入感这么强的活动了。
说到游戏,不得不承认,它天生就是训练注意力的法宝。我曾经兼职家教,无论如何教不会那位小朋友小数乘法,可是刚刚还吊儿郎当哈气连天的他一旦玩起水果忍者,就仿佛开启了学霸模式,目不转睛,思维敏捷。
我本人也是个注意力缺失患者,如果不是玩手机,很难在地铁上集中精力超过一站地的时间。从安贞门到北土城,我还在思考今天上午的工作计划;到健德门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想周末要不要约朋友吃饭了;等到了牡丹园,脑子里想的全是昨晚《80后脱口秀》的搞笑段子。
相信我并不孤独。我们天生如此,闲着的时候,脑子里的念头冒个不停。可问题在于,如果没有压力或者约束条件,大脑就会选择轻松的话题,回避困难的思考。比如那天,我想着王自健在节目里如何如何,一眨眼就到了知春路。等等,西土城呢?好吧,我坐过站了……
至于有些议题,比如:
“昨天下班前有个问题还没有搞定,老大问起来我要怎么回应呢?”
“周五有个约稿要到期了,我应该构思下文章才对。”
以及“这个月的销售业绩还没达标,今天是否要约见几个重要客户……”
大脑会说:“这些话题都太不受欢迎了,统统给我往后站。”于是,互联网开始接管我们的信息入口,填充空闲时候大脑的存储空间。
有一本叫《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的书,就是在为我们敲响警钟: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有可能让我们停留在肤浅的信息表面,而妨碍了对问题本质的深入思考。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持续地深入思考呢?
办法有,那就是写作。而且,它还有一个玩游戏所不具备的优点——不容易上瘾。
写作的时候,你把思考沉淀成文字,文字反过来又牵引着你的注意力进行下一步的思考。你不太可能走神太久,或者跑题太远,因为你写下来的文字就是一条无形的跑道,规定了你思想的边界,指明了大致的方向。
写作是思想的实体化,思考不停止,写作就可以一直持续。沿着文字规定的主题,理论上,可以做无限的延伸,只要你脑洞够大,知道的够多。
进而,当你围绕着某一主题做足够多的思考,就很难不深刻,很难人云亦云。这一切都归功于不停地写。
写作就是这么神奇,读十篇不如写一篇。当然,这后面还有一句话:“写十篇不如真真正正实践一次。”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当然,写作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处。
比如,和菜头说,写作可以让一个人花最小的成本体验完整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他大概觉得人们容易想法多实践少,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治愈了现代人浮躁的毛病。再有,IT人余晟认为,写作是一种高效的社交方式,文字晒在网上成了自媒体的一部分,让别人能够更快的发现自己促成合作。
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觉得,道理有没有用,还是要自己试一试。没准你提笔开始写作,发现可以治偏头疼或是治失眠,那岂不是意外的收获?
写作很容易坚持。回想一下,我们经历过的从入门到放弃的事情还不够多吗?但是写作根本不需要入门,因为你只要上过学,受过小学教育,其实就可以胜任写作,就算入门了。只要你开始写,就已经领先一半的成年人了。因为任何技能都是用进废退的,很多人高考之后就再也没有进行过持续写作,进而写作的能力很可能一直维持在小学毕业后的水平。
怎么不是高中水平呢?要我说,高中时期可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文学创作水平的顶峰,然后就是大学毕业和研究生时写学术论文,但与此同时文学素养可能一直在退化。请不要误解,我并不是在低估科学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只是形式化写作属于另一条路线,且毕竟是一小部分人才经常使用的写作方式。
写作的门槛也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而进一步降低。你不用担心字写得不好看或写得慢,随便打开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轻松编辑文字了。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编辑软件,我推荐有道云笔记,编辑起来简单方便,而且可以在各个设备间轻松同步。
假如你已经开始写了,但是写着写着就不知道写什么好,又不想写一些碎碎念,怎么办呢?
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围绕着某个主题,写了几百字就写不下去了。我的办法是,寻找自己擅长的写作套路。比如写说理类的文章,我会首先确定写作的主题,然后拆解这个主题,看它由哪些概念构成,再思考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如果可能,写一写每个概念是什么,不是什么,有什么内涵与外延。有哪些故事可以用作主题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
如果你比较感性,那就多讲故事;如果你比较严肃,那就多一些逻辑分析。一旦你形成了自己的写作套路,就不愁写不出文字了。
不过,想源源不断地写,还有一个前提——知识的积累。所以当你写到自己知识的边界时,就不得不开始上网检索或阅读书籍,甚至请教他人。
随着写作的推进,自己的知识边界也在扩展。这就像扫雷一样,每次选择一个主题,一边思考一边写,当写作结束时,就在地图中清理出了一块清晰的版图。版图上的地雷不就是认知中的坑么?地雷周围的数字相当于坑以外有价值的认知。
或许你还会介意,自己的文笔不好,那还要不要写呢?
我认为,刚开始,不一定非要把写的文字发表出去,这或许可以缓解一部分压力。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写出精彩的作品,即便是那些作家,其实也是持续多年的练习才有了今日的挥洒自如。我们关注的,应该是自己有没有开始做,以及和昨天的自己相比,今天的自己有没有进步。仅此而已。
写作,首先是面向内心,开启记录思考的专注模式,其次才是面向公众,完成自我认知和价值观的传递。从某种角度讲,写作,是一个人的狂欢。
就像堂吉诃德用他的长枪对抗世界一般,我们每个人可以用文字武装自己,捍卫自己的思想。我甚至认为,说出去的话会随风飘散,但是写出来的文字可以被永久留存,也有机会被无限次传播。
文字,即思想;思想,即一个人的灵魂。写作,就是在记录灵魂。
公开写作半年,不敢说自己有长足的长进,只是在尽力如实记录自己的思考,并希望对读到的人有些许共鸣与启发。感谢那些愿意花时间阅读的人,是ta们把写作这件一个人的狂欢慢慢变成了一群人的思考。
明天,愿有更多人可以从写作中开启另一种人生。
备注:#3156-魏鹏-飞鸥#橙子学院码字岛第二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