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组了个局,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其中有位某著名高校研究生,张口闭口“我们XX大学”,席间有学校一般的朋友听了很不开心,直言他姿态高傲,似乎有些看不起人。
东道主给我递话询问意见,在一群聪明人当中,我淡淡地说:有些人注解了学校,有些人则只能靠学校注解。
夜里无意间复盘到此事,有两个新想法不由得我虎躯一震。
一是敏感脆弱性。抛开讲话者本身的态度不谈,我们这些普通学校毕业的普通学生是不是有些敏感过度,更深层地看,是不是恰是我们对于学校这回事太介意又太自卑了。
二是对炫耀内容的警醒。我问自己平时最爱炫耀的事情是什么?上次提到这些是跟谁,在多久之前?
02
上次跟人炫耀是在一周前,对着同事洋洋洒洒地讲述一年前的招聘面试自己是如何一骑绝尘地赢得了评委们的青睐。
最喜欢的炫耀是写文章。内心里也知道文章写得马马虎虎不值一提,因此在炫耀的时候从不谈质量,只是大言不惭又假装云淡风轻地说:没什么,写了十几年而已。
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的,不是消灭炫耀打到狂妄,而是悲哀。
原来我目前能炫耀的只有十几年前开始的写作和一年之前的面试。
原来这十几年来,除了写作,我几乎没有培养起其他能拿得出手的长期爱好和良好习惯。
原来工作一年了,我在本职岗位上并没有做出什么更值得骄傲的成绩,以至于念念不忘的辉煌还停留在一年之前。
表面上的繁花似锦并不能掩盖残忍入骨的事实:我进入了成长停滞期。
03
这种停滞感,在我最为骄傲的事情上尤甚。
已经很久,没写出一篇让我比较满意的文章了。很多时候发布文章都是带着羞愧之心,心想着这般狗屁不通、主旨全无的文章让别人看了是不是在浪费生命,而我所谓的坚持又是不是在制造垃圾。
思绪飘移到了学生时代。每天无拘无束地醒来,不慌不忙地骑行到图书馆,找个距离插座近的位置坐下,接杯热水,打开电脑,或者行云流水地敲击键盘,或者一丝不苟地看书记笔记。巅峰状态的时候,恨不得不眠不休,疯狂记录下激荡飞扬的观点和文思泉涌的文字。
一两天就能产出篇深得我心的作品,更遑论篇数。让远方的同学啧啧惊讶,好奇地询问:你写一篇文章要花多久,怎么有那么多想法?
工作后,我说自己忙了,有更高写作要求了。停更了公众号语音,文章数量也在保证质量的幌子下江河日下,连一周一更新的频率也赶不上。
我看到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写作群体中,他们写得轻松还有些意思,这让我开心又难过。开心的是有更多人成为写作者或者希望成为写作者,这说明了自己早期选择的明智和长期坚持的价值;而难过的是看到他们下笔如有神助,更对比出自己仿佛便秘般的文字,好吧,确实是那个词,江郎才尽。
04
关于写作,我有了“盛名之下”的束缚和畏首畏尾的笔触。
因为写得早知道的人多,有了不能拾人牙慧的包袱,即使难以避免;因为深知白纸黑字凿凿有据,恐被有心人瞧见了施以恶意,在阐述观点、表达态度上打了太极,总是给出模棱两可的说法,不自觉地优先考虑给文章留出可解释的空间。
江湖上的少侠们什么时候进步最快,最绚丽璀璨?
不是功成名就后的倚老卖老,而是初出茅庐时的浑身是胆。
不是开山立派后的固步自封,而是一往无前里的青春朝气。
不是祈求命运从而坐以待毙,而是绝不妥协始终再试一次。
想要写好文章,哪有什么灵感才华,不过是每日提笔中的一丝侥幸。想要把观点分享给更多人,哪有什么前无古人,不过是自我精进的必由之路。想要更多维地感知世界,哪能在旧框架中找个舒服的姿势随即躺下。
我所期待的是在熟悉的领域里走向精通,在陌生的领域里开疆拓土。
我的行动,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