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下贸易,或者交换的问题。
贸易,对应的是经济学十大原理里面的“贸易可以让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这个原理的含义是,虽然现实中存在非常多,也很激烈的竞争,但是,通过贸易,人们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产品和服务。在这一点上,国家和家庭都是如此。
经济学里面有个术语,叫做“消费者剩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对这一条原理,我的评价是,这条原理是对的,但不能称为原理。
所谓原理,是不能证真,也不能证伪的假定。但这条“原理”,《规则论》是可以进行数学证明的。
看一下《规则论》的等价交换公式:
PBa=PAb (1)
以及两个边界条件:
PBb≤PBa (2)
PAa≤PAb (3)
等式(1)的意思是说,物品a相对于个体B的价格,等于物品b相对于个体A的价格。这种情况下交换才能成立;公式(2)和(3)的意思是说,对于交换的任一方,付出必须小于等于回报,否则,交换无法成立。
所以,只要成功的完成一次交换,那么,交换的双方而言,都是获得大于付出。这样,两者的总财富就会增加。所以,财富增长的动力是什么?其中之一,就是交换。
问题是,怎样才能实现持续的,越来越多的交换。
交换成立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交换的双方,都有可以用来交换的东西。
而这个“有”,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是字面上意义的有,纯物质意义上的。
第二个,则是确保“有”,或者说,“属于”,也就是说,用来交换的东西,它是属于你的,否则别人不会和你交换;交换来的东西,也是属于你的,否则你不会交换。这就是产权理论的由来。
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更加关注的是第二个层面的“有”,也就是产权;但对于第一层面,也许是觉得没什么东西,都没有加以关注。
但实际上,第一层面比起,第二层面最起码一样重要。
因为经济是财富生产和消费不断循环的过程。
经济危机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还是看一下《规则论》交换公式的完整形态:
PBa=PAb (1)
公平的交换条件下,Pa/Pb= Va/Vb ;
但是自由交换的条件下,λ开始起作用。当λBa/λAb≠1,那么就会陷入恶性的循环:如果小于1,那么这个比值就会随着不断的交换越来越小,而如果大于1,则会越来越大。
最终的结果,就是一方用自己所有的东西来和对方进行交换都不够,这样,交换就进行不下去了。
这就是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并不是没有钱,而是钱不知道应该去哪里。
所以,富人是经济危机的根源,虽然富人只是在按照自由交换的原则在做事,看上去他们没有做什么坏事,甚至什么都没做;但什么都没有做,就是最大的坏事。因为他们占据了太多的必须要循环的资源,却并没让这些资源流动起来。
而且,经济危机才是富人收割的最好的机会,这其中的道理,和古代灾年,地主用很少的粮食就把农民手中的土地集中到自己手里是一样的。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富人们掠夺财富的饕餮盛宴。直到掠夺掉穷人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最终,形成一种强制型的均衡,或者说,奴役。
哈耶克说过,强权和暴力是通往奴役之路;这里要再次强调一下(关于这一点,之前的视频中也曾经说过),自由交换也可以。
这个原理确实是对的。而且,这个原理指出了经济如何发展,财富怎样才能够增长,那就是让更多的交换能够成功。。
问题是,现在的经济学,并没有往这个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