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我国永久性功能障碍分级标准中,人的上肢功能占全身功能的60%,手指功能占上肢功能的90%。常见的导致上肢和手功能障碍的原因有脑卒中、外伤、乳腺癌术后等,以脑卒中居多。

我国每年有超过250万例新发的脑卒中患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 据美国心血管疾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资料统计每40 S就会出现一位新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初期,大约有69% ~80% 的患者有上肢和手功能障碍,发病3个月后,约有37%的患者手部抓握、伸展动作控制不精确,发病患者中最后只有大约12%的患者手部功能有较良好的恢复,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影响深远。

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主要针对患手功能的康复和针对健侧肢体的代偿训练两部分内容。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物理治疗

  主要在早期开始介人,冷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疗法之一,低温可以使神经兴奋性降低、传导速度减慢,这对感觉、运动神经有阻滞作用,可阻断或抑制各种病理兴奋灶,故有镇痛解痉等作用。电刺激疗法也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如100 Hz和50 Hz的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卒中单元偏瘫老年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有显著疗效。

  2.运动治疗和作业治疗

  上肢功能尤其是手的精细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是康复工作的重难点。早期以被动的关节活动和按摩为主,功能恢复期以主动手功能训练和生活能力训练为主。

  3.针对健侧身肢体的代偿训练

  从中央前回发出的神经纤维有80%交叉而支配对侧的运动,还有一小部分未交叉,直接下行构成皮质脊髓前束而支配同侧的运动。因此,当中风致一侧脑半球受损害后,由于非交叉性纤维的存在,对同侧上肢和手功能也产生了影响。因此,不应忽视对非偏瘫侧手进行适当的训练。

  4.传统康复治疗技术

  针刺、推拿、中药熏洗及新的中医康复技术手段在脑损伤手功能障碍康复中被广泛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是近年来经常应用的治疗手段,可控制患肢的疼痛和水肿,为提高手功能奠定良好基础嘲。

  5.手功能障碍治疗的新进展

  生物反馈训练: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物反馈训练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康复训练模式,既可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肌力,改善手指协调性,又可不断刺激肢体的关节位置觉,促进运动感觉恢复,进而使患者进食、洗漱、穿脱衣物等ADL能力得以提高。

  运动想象疗法:是指在没有明显肢体活动的情况下,内心反复模拟和排练运动活动的过程,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特定的区域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运动想象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手功能康复的交互类技术(脑一机接口技术):是在大脑与周围的环境之间直接建立一个交流通道,通过提取大脑的神经活动信息,转化为驱动外部设备的命令,不依赖于外周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

  镜像治疗技术:镜像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一种新兴技术,其可通过激活运动相关脑区(中央前回下部、运动前皮质腹部)和顶下小叶中的MNS,促使大脑皮质产生可塑性改变和功能重组,进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单侧忽略和运动功能障碍。

技术功能性电刺激(FES)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来刺激一组或多组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可代替或矫正肢体和器官已丧失的功能,功能重建FES在刺激神经肌肉的同时,也刺激传入神经,加上不断重复的运动模式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在皮层形成兴奋痕迹,逐渐恢复原有的运动功能。

实时反馈患者主观运动的意愿和要求,帮助患肢在想动的时候动起来,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对中风后受损的肌肉收缩的意识,不断的主动训练,会让放松肌肉和协调手部动作变得更容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