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关注过弱势群体吗?本文从《最后的朋友》中的人物展开,从作品中人物最终彼此理解转移到现实中弱势群体(特别是LGBT)是如何获得认同。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因为ta们的不同而在意。
浅野妙子编剧的《最后的朋友》一度引起强烈的反响,因为它集中描写了一群难以融入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内心的挣扎。虽然现实生活中标签化会在认知中引入偏见,但影片开场中对每个人用一个词进行的归纳却是相当精辟。
剧中的故事大部分发生在一座卧室独立、分享厨房和客厅的房子里,也是几个年轻的主人公们共同的家。孤独:从事空姐职业的泷川绘梨因为直白的个性难以融入勾心斗角的同事当中,当看到明知妻子出轨却不敢吱声的小仓寂寞的眼神时,大概同病相怜,开始靠近、照顾他,虽然明知可能不会有结果,却还是难以放弃自己的期望;最终懦弱的小仓终于直面自己的内心,回应了绘梨的期待。心理阴影的折磨:立志成为发型设计师的水岛武因为幼年姐姐给自己留下的心理阴影一直恐惧异性的接触,然而这种个性使他能更好地体会他人的内心痛苦,剧中他一直在温柔地帮助周围的人,以至于让人担心能否有人回应他的温柔;最终他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也接受了姐姐的道歉、结开了心结。矛盾迷茫的爱:童年渴望母爱而不得的及川宗佑成为了社会儿童福利科的公务员,他遇到了可以依赖的美知留并即将组成家庭,然而一切都因岸本瑠可的出现而失控,他无法独占美知留、整日面对随时失去美知留的恐惧,于是他开始对美知留拳脚相向,甚至威胁干涉瑠可和小武;最终他选择了牺牲自己、给美知留自由。渴望爱与被爱:美容助理蓝田美知留有着不幸的家庭,小时候常常目睹暴力的父亲对母亲施以暴力,而离婚后母亲忙和男朋友呆在一起,没有给她足够的爱,当她终于以为苦尽甘来、既要搬进和恋人宗佑共同的家又遇到了失散的高中好友瑠可时,却要忍受性情大变的宗佑的暴力和瑠可的责备;最终经过几年的“自我放逐”,美知留变得坚强,也体会到了周围人内心的痛苦。渴望理解和自由:生理上是女性的岸本瑠可一直认为自己是男性,从穿着到选择极限运动作为职业都很男性化,她讨厌看到镜子中的自己,也一直在默默的喜欢美知留——虽然被美知留误解只是友情,温柔的家人其实加剧了她的痛苦——因为她不想伤害他们;最终她用极限摩托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获得了周围人的理解。
剧中有很多感人的镜头:比如清晨瑠可对美知留的真情流露、得知美知留受委屈后立刻跑到两人常去的公园在雨中为美知留撑起一把伞、在暴力的宗佑面前奋不顾身保护美知留、为了美知留和宗佑扭打到一起,又比如绘梨在等待小仓去和妻子坦白时独自在出租车里苦等却换来小仓优柔寡断让她先走时眼中的孤独,又如宗佑看到没有母亲照顾的孤单的孩子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孩子遇到危险时奋不顾身把他抱离铁轨……然而我觉得最让人感动的一幕是当瑠可无法忍受对朋友隐藏秘密、决定离开共同的家时被小武发现了内心的痛苦,小武不顾自己的恐惧和瑠可抱在了一起,他说不管瑠可是什么样子,都会支持她,而瑠可终于能够放声大哭。这是两人真正的理解。正如最后的结局,美知留、瑠可和小武生活在了一起,可能他们也分不清到底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人心是复杂的,但用尽全力去理解、去爱他人总是最珍贵的。
然而当我看到众多观众的评论就知道,我们要真的去理解这些弱势群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人会因为眼睛看到的表面的结果去判定一个人,完全不去考虑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所以宗佑被讨厌、被称为家暴的代表,甚至最后为了美知留的牺牲也得不到同情;然而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如果他没有痛苦的过去、如果美知留能早点体会到他的内心、体会到他对自己的依赖和由爱产生的强烈的占有欲,恐怕也不会有悲剧的发生。另外,比如绘梨和小仓,当人们用道德谴责婚外恋和第三者时,又有谁会去分析原来的夫妻感情是否早已出现裂痕、名存实亡?另一方面,很多人喜欢给人贴标签,遇到美知留必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殊不知美知留只是因为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也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在宗佑身上她能找到这些;即使面对宗佑的暴力,她小时候形成的逆来顺受的性格也能让她继续和宗佑在一起。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有血有肉和心理复杂的人,而不是一个抽象的冰冷的医学名词。对于一个陌生人,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去逐步了解其各个方面,而不是因为一些偏见就傲慢地以为自己对他人了如指掌。甚至我形容他们是弱势群体都有不妥,他们可能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人数可能也不少,只是他们因为我们可能的误解选择隐藏自己、独自忍受痛苦;说他们有心理疾病,试问谁能保证自己是完全健康的呢?论心理的健全程度,可能我们普通人还不如他们。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
然而现实是充满希望的。促使我终于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的是最近参加的一个关于LGBT的讲座。除了对于各种名词和标志的介绍,我了解到原来他们的人称代词也有所不同,和生理性别无关,他们可以按照自我的认知自行选择he/him/his,she/her/hers,they/their/theirs (is),正因为语言每天都会使用,这种关注也可以增强自我认同。更重要的是我听到了他们独特的经历和感受,进而感到他们如同电视剧的结局一样过得很好。代表们都来自文化相对保守的亚洲国家,还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向父母坦白自己的情况;但他们已经告诉了周围的朋友和其他亲人,并获得了他们的认同和鼓励。有的代表有情况类似的家人可以寻求帮助,有的坦言:“如果你不接受我的取向,只能证明我们不适合做朋友”;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来自一个社团,集体的支持让他们不再恐惧和孤独,而团长正是像剧中瑠可那样的人。
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和对于不同人的接纳,一方面和经济发展有关,因为当人们的机会成本很高时很少会去主动关心不相关的人和事;更重要的是对于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因为意识到他人和自己一样有缺陷和欲求是同情心的基础,也是道德的基础。
希望整个社会能尽快认识到,他们只是在某些方面和我们不同而不是奇怪或者恶心,而在根本上,我们都是一样的。
那么你的身边有没有与众不同的人?你能不能毫无偏见的接受他们?欢迎回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