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

牛顿力学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中都涉及一个最基本的物理概念——质量。这两个定律中的质量是一回事吗,牛顿没有解释。后世的科学家逐渐认识到这两个质量含义不同,第二定律中的质量与惯性相关,被称为惯性质量;万有引力定律中的质量由引力而来,称为引力质量。19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厄缶首次通过实验证明这两种质量在数值上相等。这就引出一个新问题,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相等是纯粹偶然的,还是存在更深远的意义。爱因斯坦在他的科普作品《物理学的进化》中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

在爱因斯坦看来,经典物理学认为这两种质量的相等是偶然的,而现代物理学却认为这两种质量的相等是自然规律的必然结果。

这就好比一个侦探故事,如果把其中诡异的事件解释为偶然的巧合,那它绝对不是上乘之作,若想让读者满意,侦探故事必须要按照合乎情理的方式发展。科学也是如此,假如两种理论都能够比较全面的观察到现实情况,如果其中一种理论能够解释为什么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是相等的,另一种理论却把它们的相等归结为偶然,那么前一种理论自然要比后一种好一些。

下面,让我们跟随爱因斯坦的思路,体验奇妙的逻辑推理过程。

推导从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开始,假设在一条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辆静止的小车,我们向它施加一个水平的推力,那么在推力撤销之后,小车就会以一个确定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我们给车加上重物,再以同样的推力推它,装了东西的小车最终会比空车速度慢。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关系,质量越大,速度越小。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质量,确切的说,我们知道如何确定两个物体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种质量就是“惯性质量”,它与地球的引力无关。因为,小车在推力作用下沿着水平面运动,地球引力使小车能够保持在平面上,在运动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在确定质量方面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确定物体质量的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天平称一下。这种方法完全依赖地球引力,如果地球不能吸引物体,也就是说如果地球上不存在重力的话,天平是绝对不可能起作用的。用天平称得的质量就是“引力质量”。

通过厄缶的实验,我们知道这两种质量在数值上相等,那么怎样证明这不是巧合呢?从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丢下不同质量的物体这个古老实验中,爱因斯坦找到了答案。伽利略的实验证明不同质量物体的下落时间总是相同的,即下落物体的运动与质量无关。这是一个简单但十分重要的结果。

从推小车的思想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外力作用下,静止的物体开始运动,其难易程度取决于物体自身的惯性质量。假设地球以相同的引力作用于所有物体,那么惯性质量大的物体,其下降速度就会比惯性质量小的物体慢。但是,伽利略的实验结果并非如此,所有物体的下降速度都是一样的。这表明地球对不同质量的物体产生的引力是不同的。

地球通过重力吸引物体,但对物体的惯性质量一无所知。地球的“召唤”取决于引力质量,物体“回应”的运动则取决于惯性质量。下落速度相同表明,每个物体做出的“回应”都与地球对它的“召唤”相对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推论: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

以上就是爱因斯坦的逻辑推理过程,简单、明了。以这个结论为线索,人类对自然的理解更加深入,事实上,“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是引发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的极为重要的线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