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迈克尼格尔的《自控力》可以和这本书结合食用,前者和本书的作者亚瑟*乔拉米卡力一样都是心理学博士,两本书的目的都是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前者教你如何控制自己,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还教你如何接受他人。
如果看过类似的心理学书籍,比如前段时间比较火的武志红系列,或者对自我比较了解的人(曾通过任何途径建立起健康良好的自我认知),本书里不会有什么特别让人惊喜的干货。这本书比较适合目前生活迷茫,活得压抑焦虑或者总感觉自我被忽视,或者不知该如何从压力中解脱的读者。书的附录里面有专业的评估问卷,每章还有自我询问的问题和与主题相关的练习可做。
本书看似复杂,其实是在阐述几个简单的道理。
第一,好好听人说话。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强调自我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人只注重自我输出,而忽略了关注他人感受。经常听到的一些句子是“我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不能XXX”,或者“他怎么就那么XXX”。人们太过于习惯用自己的观点去揣测他人立场,忘记了作为一个聆听者,站在他人角度去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可这三千红尘,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和传奇,把眼界和心灵打开,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故事,明白为什么在同一件事情上,人们会有不同的选择。用理智去分析,去感受,比单纯用情绪和经验去贴合要有效得多。
第二,用事实而不是立场去看待问题。
有时候,焦虑的产生是因为人们无法客观而真实地去看待一个问题。比如,身材略丰满的女生会因为身边的朋友都比自己瘦而产生焦虑,然后想要运动减肥,可是又缺乏自控力,挫败感导致压力增加,最后反而越来越胖。这问题的根本在于错把人们对“美的标准”这个纯粹的立场问题当成了事实,并且忽略了“减肥的目的是为了健康而不是为了瘦”这个重要的事实。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两点,就不会因为体重产生焦虑和罪恶感,也就能以轻松的心态来进行运动了。
再比如,工作犯了错误,觉得自己很没用很丢脸,于是有压力又焦虑。这就是忽略了“是个人都会犯错”这个事实,而把“犯错就是能力不行”这个立场当作了事实。若能转换观念,大方承认自己犯了错这个事实(承认事实即可,别给自己胡乱加戏),以客观的眼光来寻找犯错的原因(粗心大意了?对业务不熟悉?事先没有计划好?),从中学习经验(下次细心;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学会更好的规划工作量),就能从情绪的漩涡中把自己解放出来。
第三,如果别人没有注意到你,不用沮丧也不用怨怼,努力走到聚光灯下,让他们看到就是了。
再内向的人恐怕也不会讨厌被人夸奖。虽然中国式教育一直要求孩子们要乖顺听话,不要乱出风头,但许多时候,如果我们不努力走到聚光灯下,别人是无法看到你的。不是他们眼瞎,只是光线不够明亮罢了。
如果给朋友发的微信没有及时收到回复,再发一条就是了。如果对爱人的告白对方没有感觉到,再说一次就是了。如果工作时同事没有搞明白你想要什么,再叙述一次就是了。不要因为一次失败的尝试,就害怕对人打开心扉。世界很大,世界上的人很多很多,有时候我们需要be a noisy player,去告诉别人,“嗨,我在这里呢,过来啊!”。
第四,我们没有办法成为别人,只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人们对这个世界和自己敞开心扉,他们就不会严苛的要求自己达到不现实的自我形象。接受你自己是谁,意识到你自己不是谁,这些让你能够在生活中产生更好的创造力,获得更高的成就。
翻译过来就是,你得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的缺点。不要逃避自己的不足,坦然地承认它们,拥抱它们。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知道问题的所在,有了症,才能对症下药。
停止站在旁人的光环里来麻痹自己(像XX一样有钱,像XX一样漂亮),站在自己的世界里分析自己,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喜欢看书,不妨开始建构个人的知识体系;喜欢绘画,不妨试试做手账;喜欢旅游,不妨写写游记)。改变只能自我开始,也只能在自我终结,不要害怕尝试,逃避永远比失败悲剧。
最后戏谑一句,要想生活没压力,多动脑子少操心,多学知识少加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