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推荐的书是汪曾祺先生所写《人间草木》
记得余光中先生曾说:“资深的书呆子通常有一种不可救药的毛病。
他们爱坐在书桌前,并不一定要读哪一本书,或研究哪一个问题,只是喜欢这本摸摸,那本翻翻。
相相封面,看看插图和目录,并且嗅嗅(尤其是新的书)怪好闻的纸香味和油墨味。
就这样,一个昂贵的下午用完了!《人间草木》就是一本值得这样享受静逸时光的书。
草木,本是寻常细微之物,但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恰是最好的体现。
收录在此书中的《葡萄月令》、《云南茶花》、《泰山片石》用不疾不徐,温润自如的笔法将微小却又高亢的景致一一道来。
就拿最著名的《葡萄月令》来讲,将生根、发芽、抽条、掐须、着色、疯长、下架、入窖这一系列的生长过程延伸至对人生的思考。
自然本无物,相联亦相通。葡萄的一生,亦似芸芸众生。二三月藤根蜷在泥土里挨过冬日里的“摆条风”,茵陈蒿和苍白的小叶就迫不及待钻出来。
亦如呱呱坠地时的我们,在多方的呵润下无声成长,也逐渐在人生的白板上,泼洒上属于自己的颜料。
正如四五月的葡萄须打捎、掐须,我们处于人生的青少年,纵然有满腔热血,也须时时规正。
清楚什么该整装,什么该放下。八九月疯长的葡萄,正如处于“云在青天水在瓶”的中年,顺随自如。
十到十二月的葡萄下架、入窖,正如我们“诗清只为饮茶多”的暮年,静静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
《人间草木》中所描绘出的“四围山色临窗秀,一夜溪声入梦清,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又春”的朗朗自然,顾盼有情,痛痒相关。
其实人生就像这样,几番云雨,
一映斓色,彼岸一方。
此书的后半部分讲述的是汪曾祺老先生当初在西南联大的所闻所感,即兴偶感,娓娓道来。
不刻意设传神妙笔,却于不经意间点透近代时期文人墨骨最精彩的部分。
那一幕幕浮世悲欢,一股股战地狼烟,
让看者着眼处淡然,着心处哀痛异常。
而今我们在黑白里温柔的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或许当今社会总是向往“闻多素心人,乐于数晨夕”的生活状态,而现实却总是“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为此汪曾祺老先生在此书中说道:“曾经知己再无悔,已共春风何必哀!”
文艺是含蕴在人生世相中的,好比盐溶于水,饮者知咸,却不辨何者为盐,何者为水。
汪先生的文字已温润的描绘出鲜、清、境、人的四境界,含蕴世间万象。在刹那中见出终古,见罪孽而无畏惧!
那一年,花开的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了你;
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
那一年,花开的很迟,还好,有你!
希望你能与此书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