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培养万历小皇帝的故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一个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是最好的学生,经过多年的辛勤培育,张居正在世的时候,万历小皇帝表现得中规中矩。同时也因为同老师是君臣关系,发号施令,同老师配合也是有模有样。但张居正在改革成功之际,因病去世。小万历一朝大权在握,顷刻间变脸,把老师的所有功绩全部抹杀,而且对张居正的家人也进行残酷迫害。
同时万历又创下了历史上皇帝多年不上朝的记录。明明张居正在世的时候,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去教育他,在经国、治世等种种方面,都对小皇帝施以最好的教育,并以身垂范,但为什么当他一去世,小皇帝没有任何预兆,就把过去俯首帖耳遵从的规矩和对张老师的敬爱统统推翻了呢?而且还成了历史上一个非常糟糕的皇帝。张居正培养皇帝失败在哪里?
同样的事情,如果我们看清朝的皇帝康熙是如何培养他的孙子乾隆,我们就可以发现张居正在培养小皇帝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个皇帝在成长过程中,他所应该走的路,并不是仅仅是学习,增加各种各样的知识和阅历,这都不够。
康熙在众多皇子,看中了四皇子胤禛的儿子弘历。因为弘历天资聪颖,读书勤奋,康熙考他的时候非常满意。同时康熙本人对中国的命理很有研究,请人看了弘历的八字,知道这个孩子是可造之材,后来他传位给胤禛,也是为了把皇孙作为继承人来培养。
康熙前面的培养和张居正没什么差别,就是传统文化的学习,儒家文化、四书五经,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都去学习,包括治国的方策、理念、知识,都教给他。弘历那个时候的年龄和万历接受启蒙教育的年龄差不多,但是这些基础教育结束之后,他们后面的经历就不同了。
雍正上台后,弘历在他父亲治理国家十几年中,一直在学习观摩,冷眼旁观所有做的好的,做的不好的地方,因为他有十多年的学习、积淀、反思的过程,等到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已经对他父亲处理各种各样事务的手法、原则和细微之处都非常熟悉了。因为雍正是一个勤政的皇帝,同时是一个对腐败零容忍的皇帝,他对国家的治理井井有条,对善恶是非的处理也都拿捏的非常好,弘历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就成长起来了。
等到他真正开始亲政的时候,因为那些大臣都是位高权重,如果他直接把大臣清理掉,他的根基就破坏了。其他人既不熟悉,也没有经过检验,都不能用,他只能用眼前这些大臣。他就在用大臣的过程中,保持一种隐忍,一面用,一面培养新人,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就开始对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进行限制和清理。这个时候他已经羽翼渐丰。
如果把乾隆成长的过程对照万历,我们可以看到,万历在成长中缺少一个环节,就是整个的历练过程。皇帝要管理一个国家,军事、经济、文化、人事、权谋,所有事情都需要皇帝有洞察力,有决断力和亲力亲为。
皇帝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历练。而张居正对小万历在知识上的教育都做到了,但小万历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驾驭人事,驾驭政治,他没有经过历练的时候,他就没办法去识别、判断和做决策,他所有的决策都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同时张居正对小万历的要求非常严格,这个严格包括平时的用钱,一些嗜好、行为,都管得非常严。这个严格,从张居正内心来说是好的,他一心为国,对大明王朝的改革卓有成效。在小万历继位的时候,国家每年要亏空二三百万两银子,用不了多久张居正的改革收效,每年国库都有盈余,万历十年,张居正死的时候.帝国太仓存银己高达四百万两,粮食可供此后数年之用。
也就是说,张居正确实是一心为公,但是他本人是追求奢侈的,因为他觉得对国家做出了贡献,自己也应该享受一些,所以虽然没有那么穷奢极欲,也是极尽自我满足之能事。
这样就使得小万历心理造成很大落差。一方面小万历从小就被告知天下都是他的,所有的钱都是他的,另一方面他却手里什么也拿不到,等于是嘴边叼着块肥肉,天天告诉你这个肉就是给你吃的,他怎么够也够不着。等他真正开始掌权,抄张居正的家,虽然没有抄出很多钱,但是他的那种奢侈腐败,家里满是各种各样的珍宝和充斥的美女,这些都使小万历皇帝产生极大的愤懑。万历皇帝心里想的是,你要求我清心寡欲,国家都是我的,你却把我搞成这么一个苦行僧。你自己什么东西都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是他没有看到,张居正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创造积累的财富是远远超过他所享用的。
所以小皇帝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没有得到历练,心智没有得到成长,也没有一个具体实习的过程,就匆匆忙忙走上了前台,结果成为一个没有实际工作能力,很容易被人操控的皇帝。这就是张居正教育失败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