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没有文化的人——浅析知识与文化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看独立导演纪录片,每一部片子都有那么一些镜头能瞬间抓住思绪。有一部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群艺术系的学生在排练一支舞蹈,一边变换着舞步,一边齐声喊着“我们,都是,没有文化,的人!”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为何他们会认为自己是没有文化的人?如果连这些可能成为将来的艺术家的人都是没有文化的人,那么常常以文化人自居的我们又是什么?

于是,这个问题实际上就变成了,我们这些所谓“文化人”所具有的真的是“文化”吗?如果不是,那么我们脑中的都是什么呢?

为了让大家能有一个直观的感觉,我随手拿了几本读过的书,按照我的分类法分成了左右两叠,左边的都是一些商业类书籍,右边都是一些人文类书籍。

看到这里估计有的读者就准备关掉这个页面了,觉得我纯粹是多此一言——这不就是书店里的不同区域里的书吗?这些书有啥区别地球人都知道。左边的书是基于现代科学发展而来的,能直接改进我们社会的经济,吃透其中的任何一本都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右边的书都是来虚的,讲的都是我不关心的问题,而且看了也没用,除了浪费脑细胞也不能给我带来啥实际的好处。

大家是否同意上面提到的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看到这些书的第一反应?我相信许多人会认为左边“切合实际”,“有用”,“是科学的”,右边的书“没有用”,“都是大道理”。

没错,这确实是区别的一个方面,只不过这并不是更深层次的区别——这些都只是我们感觉上的区别,也就是我们对于这些书的价值判断的区别。也就是说,我们不自觉的用某件事物对我们的价值来为事物进行分类,而不是从其本身属性来分类,那么一旦涉及到了“价值”这种主观上的判断,这种分类就会因人而异,而把握不到更深层次的事物本身的区别。

大家会问,这种分类重要吗?和我们今天的话题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左边的我归为“知识”,右边的归为“文化”。

此即所谓“知识”与“文化”。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们从小便被教育“不要读死书”,“素质教育”,相信我们大多数人脑中对知识和文化都是有感觉的,那么,如果我们探究一下这种区别究竟是什么呢?区分出来之后有什么用处呢?


知识由内向外观,文化由外向内观

这并不是一篇学术论文,因此这里我并不会做一个严格的区分,而只是从我们的主题出发和大家聊一聊这两者的区别,以及这种区别对我们的影响。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在这篇文章里大家可以近似地将知识与文化理解成对外和对内的,客观的和主观的。(再次重申,这不是学术论辩,如果大家觉得这种分类法会导致概念的重合,那就相当于是在拿知识的思维来探讨文化)

我们如今接受到的信息中,以知识居多,人们多半愿意讨论的也是知识而非文化。知识的作用机制是向外的是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因此能产生直观的效果;而文化的作用机制却需要拐一个弯——首先作用于我们的内在意识,再通过内在意识影响我们的行为,进而影响外界。这种作用机制的不同也导致了二者研究方法的不同,知识多通过定量的方式来认识,而文化则多用定性,二者目前很难通用,因此在一个崇尚知识的社会里人们很难理解文化的必要性,同样在一个重视文化的社会里人们也自然不会过多关注知识。

我们可以结合我们每个人自身的受教育经历来感受一下。我们的“现代”教育,其重点是知识。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从小学到大学所学到的内容,无外乎语数外理化生等等,这种学科分类法是近代由西方传入(我国大学的学科设置则主要承袭于前苏联),那么在此之前我们中国自己的学科都有什么呢?——国学,四书五经等等。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西方的学科偏向于向人的本身之外去探寻世界,回答的主要是“世界为什么会是这样”,中国则偏向于向人的本身之内来探寻,回答的是“我们为什么会是这样”。西方学科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时间上的后来者会不断掩埋掉先行者,没有人会拿一百年前的物理学来教如今的学生。三体中的丁仪教授冬眠了一百年后醒来,在北大教授物理的时候悲伤地说道“我是一百年前的人了,然而我竟然还可以在今天教物理,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事如果发生在东方,假使孔圣人突然穿越到今天,恐怕没有人会怀疑这些思想对今日仍然适用。

以上只是略举两例,我们仍可以从中一窥知识与文化的一些区别。其中与我们今天主题相关的一些区别是:知识更多的是向外的,作用于客观事物的,知识的后来者会无情的覆盖甚至掩埋先行者;而文化是向内的,通过作用于我们自身来对外界产生影响,文化上的继承大过知识上的颠覆。

我们于是再回头看一看刚才的那两叠书,被我归为知识类的,其基础多产生于距今一两百年内的西方,而且这些书中的理论只适用于现代的社会,。而被我归为文化类的,其脉络自数千年前绵延不绝,同样一个问题,苏格拉底在思考,我们今人也在思考,而且很可能还是毫无进展。

我们耳边于是又响起了开头那句台词“我们,都是,没有文化,的人!”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实质上就是

我们有知识,却没文化。



知识是工具,文化是归宿

有知识没文化的问题在当代尤其突出,那么,重知识轻文化这是人们主动作出的选择吗?我看未必,我们几乎是下意识地将知识推上了神坛。一方面近代科学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改造是有目共睹的,另一方面我们用三十年走完了西方三百年的路,这所谓“三百年的路”其实就是西方知识的道路,靠的就是西方的知识——这确实是一条捷径,毕竟知识的长处就在于改造外在世界,并且我们的民族记忆中当年西方就是靠知识砸开了东方的大门。因此我们便有了这样的观念:知识具有无所不能的力量,人类最伟大的财富便是知识。这也便是技术崇拜,知识崇拜的发端之一。

然而我们在崇拜知识的同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这个事实与前文中提到的“知识向外,文化向内”有关,那就是知识只是我们改造世界的工具,文化才是我们内心的最终归宿。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甚至决定了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知识,以及自然会被我们改造成什么样。这就好比匠人手中拿着斧凿雕刻一件精美的作品,是匠人决定如何运用斧凿,而绝非如小说中存在那般神奇的工具,任何人拿着都能自动完成。

正如从小的方面来说有人善藉工具来达到目的,有人善用心思——从大的方面来说则有的群体善用知识,有的群体善用文化,这便是东西文明的一大区别。


西方的知识,东方的文化

于是我们由知识谈到文化,进而由文化谈到知识与文化的差异,现在再进一步探讨一下我们该如何同时面对这两者。

知识与文化固然有许多相异之处,二者同时又都是文明的重要组成,在各自不同的文明体系中,其知识与文化是相匹配的,而且一般是文化的基调决定了知识的发展方向(这也和前文提到的工具与归宿的区别有关)。

我们在这里将此简要展开一下,来看看东西文明都产生了怎样的知识与文化路径。

首先我们来看看西方文明,近代西方文明中关于文化的部分主要受到文艺复兴以降个人主义的影响,由个人主义进而产生出资本主义,在此过程中,个人主义通过知识的进步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个人通过向外钻研知识来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知识的进步。如此反复,这一循环持续至今。也就是说,这种文明的特点是通过知识的工具,来达成其个人主义的文化目的。

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东方文明(主要是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和日本文明等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中华文明的公认文化基础来自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以礼乐为基础,但求人人各得其所各处其位而不求个人之成功。那么这种以大团体之和谐来达成个人和谐的导向便产生向内观的自省文化——若人人都能自省则理想的社会可期。于是向外观的自然科学知识变得无足轻重,在中国历史上也从未被推到重要的位置上。

两种文明自然无优劣之分,在两种文明内部,有什么样的文化,便产生了什么样的知识体系与之对应。

到这里为止,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和谐完整的文明系统是什么样的。那么,如果我们来玩拼图,试着打乱原有的知识与文化的组合体呢?

这里我们主要看一下以东方文化为基础,嫁接西方知识会有什么影响,之所以不讨论西方文化与东方知识的结合,是由于这种情况仅在想象中存在,而前者则是我们目前实实在在遇到的情况。


东学为体,西学为用?

看到标题这八个字大家不要笑,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家体会一下,我们现今的社会现状是不是这样的——我们正在以西方的知识来建设东方的社会。那么这样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在这里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现实的例子与这些问题有关,例如心灵的空虚,物质财富带来的永不满足感,技术进步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等,在这里我主要从本文的主题出发,选取一个典型的西方知识运用与东方文化的冲突,那就是经济的发展对家庭关系的冲击。

上文中提到了西方近代文化是个人主义的,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个人主义崇尚实现个人价值,而个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对同侪的竞争来实现的,因此个人主义背后实质上是一种竞争的文化,是排他的。我们从如今的社会关系中非常容易找到这方面的体现,学生需要竞争,工作需要竞争,就算生病了也需要竞争床位。诸如此类的竞争目的都是排挤掉我们的同类——想必如今没有人认为这些竞争的目的是为了造福天下吧?这些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本质上都是伴随着西方的自由经济制度传入的(这即是西方的知识,关于经济方面的知识)。前文我们提到,知识是工具,自由经济制度也是工具,而且几十年前我们发现这工具用起来还特别顺手,于是我们极力将其推广,最开始的十几年我们确实没有遇到什么深层次的冲突,仅仅是触动了社会思维的一些表层方面,例如守旧,求稳定等等。然而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国人普遍有一种对于经济的焦虑感,似乎经济的增长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了,有部分人开始反思之前对于经济的迷恋,在大中城市的北漂南漂群体中广泛流传着逃离北上广的各种鸡汤文。这种现象必然不是孤立的,那么背后代表了什么?

这背后的驱动力,恰恰就是之前提到的西方知识与东方文化的冲突——对家庭的冲击。

关于东西方社会结构及伦理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话题,我们今天只提出这个结论:西方社会的最小单元是个人,因此个人主义与社会形式完全吻合;而东方社会(主要指中国社会)的最小传统组织单元是家庭,家庭伦理是整个社会赖以运转的基础,而这种伦理的基础恰恰是互助和共生(家庭伦理的社会化,具体请参见梁漱溟先生所著文献)。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的完全竞争的自由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与东方原有的家庭伦理发生冲突,这种冲突不仅会影响到微观家庭的组成形式(微观家庭即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家庭,传统家庭在地理上聚居,而现代家庭,特别是二三线家庭,由于自由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员的完全流动,距离导致原有的家庭关系无法正常维系),也会影响到宏观家庭的运转(宏观家庭即指国家及社会,我们的国家本质上是家庭的放大版,是以家庭伦理关系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这种对于社会基本组织形式的冲击必然会导致强烈的迷失感,如今一二线城市的白领中谁没为此失眠过?我们被要求参加竞争,而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压倒所有的其他人,为了竞争我们只能放下家庭,远离原有的族群,离开原来的居住地,来到一个充满同样竞争者的地方,当我们苦苦厮杀的时候,当你踩着其他人的尸体站上顶峰时,环顾左右却独身一人,这时你是谁?当一个西方人用这种方式登上顶峰时,他得到的将是其他人的尊重,和他自己内心极大的满足感——碾压同侪的满足感。而一个东方人登顶的时候,所感受到的却是莫大的压迫感和内疚感,而低头却看见自己的家庭却在远处,直至模糊。也许,摧毁一个东方人的最残酷方式,就是将他从家庭中剥离出来,并灌输以西方的竞争观,待其最终达到西方标准的“成功”时,眼睁睁看着他内心文化的平衡一点点被吞噬最终直至崩溃。


结语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了,为何这些人会认为自己是没有文化的人?他们恰恰是最有文化的那部分人,意识到了自己所具有的的广播知识与心中贫瘠文化的冲突。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一步一步地了解了知识与文化的区别,以及两者分别对于人类的作用,继而将这两者放入文明这样一个统一的系统里进行观察,最后回归到我们如今知识与文化出现裂痕的现实。

我并不是在悲悯现实,也不是在为传统辩护,在我看来,知识与文化必然需要在某个特定文明内达到统一的平衡状态,一旦失衡,要么改造知识,要么改造文化——然而运用外力强行改造文化的教训历史上有不少,因此最佳的方式似乎是改造知识。那么对知识的改良又指的是什么呢?主要是指的对社会知识的改良,对与文化相关联知识的改良,使之能与我们的文化相适应,具体说来,个人主义的泛滥将会导致严重的与家庭文化的冲突,继而甚至会冲击到东方社会赖以存在和运转的文化基础。当下社会突出的无所适从感正是这种矛盾的先兆,我们只有向内探寻,找到那些绵延数千年的不变的本质,才能牢牢地站稳脚跟。

就像一位武师伴着太极乐打了一套少林长拳,别说旁观人了,打拳的人自己心里肯定也会嘀咕,到底算是武当拳,还是少林拳?如果这个问题不弄清楚,而一心想着并百家之长之类的话,那么最终等待着的就会是走火入魔这四个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6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6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4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43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9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6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8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