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的教化培育。教育的主体是人,我们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所以,我们不能千篇一律。要去了解他们的心理。通过本次心理健康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关注孩子的心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情感。对于班级的学生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周庆文老师所讲的“萨提亚模式”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有着独特的成长脉络,我们教师有自己的冰山,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顾教授知识,很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就像老师说的“不知彼”。很多时候,当学生的行为没有满足我们老师的期待时,我们就会觉得生气,可是学生自己也有他的冰山,也有他自己的想法、期待、渴望和自我。我们要从他的角度看他的问题他的处境。
卢梭在《爱弥儿》开篇就提到“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培养自然人,要顺应儿童的本性。这就跟我在这次“兴成长”计划里学到的不谋而合,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只是低头教知识,更要关注学生行为的背后含义,关注学生的感受。就像班级里一些学习比较不积极的学生,不能满足老师的渴望,如果我们去关注学生的渴望是不是就会改变我们对他的态度,进而转变学习态度。
在我曾经任教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些孩子,在低年级时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很不好,常常把作业本弄的很脏,个人卫生也不是很好,其中一个叫J的女孩子,很聪明,在二年级时每次记作业都记不全面。写作业也会落题,总不能把作业写好,我和家长也经常因此而多多唠叨她,可是效果并不明显。后来我了解到,她觉得这样乱糟糟的样子有感安全,因为之前在电视里面看到了一个令她觉得害怕的画面,而当时的主角家里就是井井有条的。这样我不再强迫她,而是慢慢的给她一个有安全感的感觉,渐渐的她走出了那个心理。到了三年级时,她开始主动的整理自己的书桌,后来还成为了班级的卫生管理员。从她的身上让我反思自己,一方面,老师要俯下身来做一个跟孩子平等的人,然后更好的了解他们,懂他们。另一方面,我们要给孩子时间去成长,他们就像花园里的花,有的孩子就是绽放的比较晚,但是谁又能说它不是美丽的?
正如老师所说,我们要去了解孩子,要知己知彼。顺应孩子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我们教育者在教的同时,也要考虑他们的身心。作为老师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相应的要求之后,也要有耐心,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留给他足够的成长时间。我觉得教育是需要尊重和等待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可是他们的花期各不相同,让我们放慢脚步,尊重孩子,去等一等花期晚的孩子。终有一天,他们会开出最美丽最独特的花朵来芳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