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第29到54,编辑序、医生序、金妮序
昨晚写了笔记后,心情不错。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那个当下我也只看出了那么多感受到那么多。跟自己交差了是个很好的事情,我喜欢这种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心里宁静的感觉。说到底,芸芸众生谁又不喜欢这样轻松愉快的感觉呢。
回简书修改了仓促中的两个错字,然后因为关注了所以回头再次去看了闪电的笔记,出于文字描述的好奇我把电子书往下翻了一小段,呀,原文编辑是雅罗姆的太太,貌似闻到了八卦的味道,于是又看了一段,到雅罗姆介绍金妮的时候,说到治疗过程中的反复的时候,说到观察到金妮对他无比崇拜和信任但是他没能力也无法回应的时候,说到金妮治疗不顺利某种程度上金妮不敢进步仿佛怕如果自己变好了就会丢掉雅罗姆的时候,我就看不下去了。感觉瞬间被击中,挺悲伤的,还有不舒服。虽然远没有那么严重,但是金妮身上有一些我的影子。从看书的简介的时候,我一直知道,这也是读书小组能吸引我的原因,我渴望思维碰撞,让我能有机会换个角度用不同视角看待同一个事物,感觉参加这小组是个很棒的事儿。我看书快,一目十行边看边忘也是常有的状态,作为资深强迫症,开了坑开始看了的书如果不是特别难看又臭又长怎么都进不去大部分都会看完。但是这本书还真挺慢的,第一实体书没来,也可能是因为初接触心理学名词晦涩,或者妙语太多得反复咀嚼,或者看到影子我有代入感,或者是因为写序的人太多了(这句可不完全是开玩笑)。
今天中午陪娃睡觉醒来,在觉得暖洋洋舒服的时候我决定继续看这本书,嗯,还是序。话说之前看序就知道雅罗姆也是普通人类,每个治疗方案过程中,因为一直都有特别关注金妮,所以肯定是个优秀治疗师,但是有局限思维也是不愿意承认错误的普通人,是个有自恋的普通男人。但是我不知道原来他们竟然在彼此都明白并不适用的治疗中耗费了两年后,雅罗姆才最终选择了这种彼此记录的方式进行治疗。
金妮的文字很美,是一个不自信也不喜欢自己并且还不认为自己值得拥有的好姑娘把一路走来的历程娓娓道来的东西。感觉有些内容她不满意不愿意,但是也接受了,把那些不快乐和埋怨都轻描淡写并且没展开。
就是说,不知道为什么,金妮的文字,表达不够客观 ,不够真实。
我们很庆幸,金妮和雅罗姆彼此没有放弃,最终他们选择了这样一种治疗记录,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了书,有所感觉和借鉴。
今天就是这样,明天开始看正文啦。
PS:很期待,我的书也已经送到单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