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经幡下 丈量山河万里

它仿佛一条丝带,把璀璨的湖泊,广袤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古老神秘的寺庙,串成最美的景观画卷。今年端午节终于下定决心,收拾行装毅然上路,沿着318川藏线去实现长期的梦想。

柏油路在车轮下蜿蜒成一条黑色哈达,海拔表上的数字如同不断跳动的神秘咒语。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折多山垭口飘扬的五彩经幡上,我忽然意识到,这趟旅程,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地理跨越,成为了一场与自我、与天地的深刻对话。

从成都平原出发时,空气中还氤氲着火锅的香气和茶馆里的谈笑声。随着海拔的攀升,一切都在悄然改变。雅安的雨雾朦胧了青衣江的轮廓,泸定桥上的铁索在风中轻晃,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直到新都桥的光影突然撞进眼帘,笔直的杨树整齐列队,金黄的树叶在阳光下闪烁,藏式民居点缀其间,炊烟袅袅升起,那一刻,我竟生出一种误入油画的错觉。

姊妹湖以相依的姿态,将雪山的倒影酿成双生的梦境,任雪山的轮廓在涟漪里生长成永恒的图腾。鲁朗小镇如世外桃源般出现在林海深处,碧绿的青稞田随风起伏。石锅鸡的香气从路边小店飘出,混合着松木燃烧的气息,让人倍感温暖。我走在环湖的栈道上,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听着远处溪流潺潺,看着云雾在山间游走,内心无比宁静。

临近来古冰川时,寒气已顺着车窗缝隙渗进车内,如同无数细小的冰针轻刺皮肤。巨大的冰体自岗日嘎布雪山倾泻而下,七条冰舌如远古巨龙的利爪,深深嵌入山谷。冰川融水汇聚成溪流,裹挟着细碎的冰晶奔腾而下,在布满苔痕的巨石间撞出清脆声响,仿佛冰川正以自己的语言,吟唱着亘古的歌谣。冰川下的湖泊犹如镶嵌的蓝宝石,让人忍不住屏息凝视这凝固的壮美,在自然的雄浑伟力面前,人类的渺小与敬畏油然而生。

然而,川藏线的魅力远不止于温柔的风景。当汽车驶入怒江七十二拐的盘山公路,仿佛一头扎进了大地褶皱的迷宫。车道在岩壁间盘旋垂落,三百六十度的急转弯一个接着一个,每一次过弯都像是在悬崖边缘跳一支危险的探戈。卡子拉山、觉巴山、东达山、安久拉山、米拉山,每翻一座垭口犹过一道鬼门关。

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系满了褪色的经幡,蓝白红绿黄的五色布料在罡风中猎猎作响,仿佛无数信徒的祈愿正随着风势冲向云霄。偶尔有骑行者从车窗外掠过,他们弓着腰,将全身力量倾注在踏板上。汗水沁湿了衣襟,却依然面带笑容,向着远方奋力前行。徒步者背着行囊,拄着登山杖,一走走迈向心灵的远方。那位磕长头去拉萨的信徒,布满老茧的双手、沾满尘土的额头,每一次俯身、每一次叩拜,都带着坚定的信仰。在这险峻的山路上,他们的身影渺小却坚韧,宛如朝圣路上永不言弃的行者。他们的故事,如同繁星,点缀在这条神奇的天路上。

当布达拉宫的轮廓终于在拉萨河谷上方浮现,赭红色的宫墙与白色的殿堂层层叠叠,仿佛从云层中生长出来的圣殿。顺着石阶向上攀爬,指尖抚过布满岁月痕迹的石砖,冰凉的触感里藏着十三层楼宇的沧桑。金顶在日光下流淌着液态的光芒,屋檐下悬挂的铜铃随风轻响,与转经人的诵经声交织成奇妙的和声。站在白宫顶层的平台,远眺拉萨全城,八廓街的人潮如涌动的河流,而这座屹立千年的宫殿,始终以俯瞰众生的姿态,见证着信仰的永恒与时光的流转。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1300年历史的大昭寺内供奉着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吸引着无数信徒前来朝拜。转经道上,手持转经筒的信徒络绎不绝,诵经声、脚步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阳光洒在八廓街的石板路上,照亮了信徒们虔诚的脸庞,煨桑炉中升起袅袅白烟,空气中弥漫着柏枝的清香。我跟着人群缓缓前行,触摸着古老的经筒,感受着信仰的力量,仿佛与这片土地的灵魂融为一体。

川藏线318,它不仅是一条连接四川与西藏的公路,更是一条通往内心深处的道路。回望7天来时路,那些翻越过的高山、跨越过的河流、经历过的风雨,都化作了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我看到了自然的壮美与残酷,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也遇见了最真实的自己。车轮不仅是在雪域高原穿行,更是一段段关于勇气、坚持与成长的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

走过318,不枉此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