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在文章中写到:“语文是最不应该考试的一门学科,但对每个国人来讲又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母语强调的是对本国国民进行深入骨髓式的滋养,而非截文断句式的分析评价。”读来,我深有同感。文学的美好也许在于融入了个人人生阅历及思考之后与文学作品产生的共鸣,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也许本就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而考试避免不了“术”——即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标准化的答案要求所有的孩子“同一篇文章,同一种思想”,答题的套路会极大可能地逐渐泯灭孩子独立的思考能力。
但是,作为家长,我依然感恩国家政策对语文学科地位的提升,考试的指挥棒会让家长和孩子更加重视语文学科,这对于一个孩子在中文方面的迅速成长是很有必要的!而对于祖国文字、文学和文化的热爱和学习,能丰富孩子的内心,帮助她在文字里找到幸福。有一天,当她能娴熟地用祖国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能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里感受到滋养,我想她一定能更加幸福。
作为家长,我应该反思和惭愧的是孩子在学习中没有加强“道”的引导,没有帮助孩子养成深度阅读的好习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还好还好,我们很庆幸能遇到杨老师这样不但有思想而且有方法的语文老师——他非常详细且中肯地提出了“七年级新生怎样做”,也给家长指明方向“家长要怎么做”。其中我们要牢记第五条——“抓基础”!同时不断提醒孩子抓好“课堂时间,做到耳听、脑思、手写、口说等全功能启动”,课后“发问”要及时;合理高效地安排自习时间。虽然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虽然说“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但其实每晚一分钟可能都要付出代价。孩子的成长需要努力耕耘,“静待花开”,而家长的努力和成长却时不我待——认认真真地先做好自己。坚持睡前故事,坚持用耐心和文字陪她成长。
虽然孩子上中学以来,仍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但是我们仍然欣喜地感受到她的成长和变化。感谢二实验,感谢二实验有爱的老师们!他们是有情怀的教育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最后,忍不住自忖杨老师的语文课堂:杨老师身着一袭长衫,带领孩子们时而畅游苏东坡“大江东去”的豪迈世界;时而流连于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婉约诗情;时而穿越回鲁迅的童年看场“社戏”;时而和冰心一起点一盏“小桔灯”……抑或是这样的场景:孩子们在课堂上专注地阅读,杨老师看着他们,四周静悄悄的,仿若顾城的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