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一部记录片。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有点后悔,可能认为它会无趣,甚至是无法突出人与狼的感情。看完后发现,我错了。它的好恰恰是因为它是一部记录片,电影中每个感情流露的片段都特别真,不带一点修饰。
影片开头是画家李微漪在若尔盖草原写生时,听到关于狼王被害的事。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李微漪决定去寻找狼王的幼崽。看到狼窝里只剩下一只活的幼崽时,她动了恻隐之心,觉得收养它,毫不介意它是一只狼崽,就如她说的:如果不那样做,小狼很难存活。
李微漪把小狼带到了成都家中,并且为它取名叫格林。格林一天天长大,越来越展现狼的特性,不仅是外表,还有狼的本性。看到成长的格林,李微漪却从未此害怕过。从一开始,李微漪就把格林看作是一头狼。格林每天的食物是肉,而不是所谓的狗粮,也没有太多限制格林,在格林身上既没有链子,也不会待在笼子里。李微漪甚至是把格林当作自己的儿子。影片中,为了让格林不要咬电线,李微漪在电线上涂满了芥末,那一刻对格林充满了母爱。
城市的生活并不适合格林,它会慢慢地失去狼的天性,剩下的只有狼的外表。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样不是更好吗,格林不会伤害到任何人,但是不能保证人不去伤害它,而且作为格林的母亲,李微漪不想格林被困在这座城市,也不想格林被人所驯服成为动物园的狼,格林更应该属于草原的,属于狼群的。
李微漪和男友亦风驾车带着格林来到了若尔盖草原,这里是格林的出生地。两人借宿在牧民家里,帮助格林熟悉草原的环境,训练格林去捕捉猎物。起初格林会不适应,比如会害怕猎犬或者其它动物。慢慢地引导,格林逐渐释放自己的天性。由于长久在高原,李微漪身体出现问题,需要回到成都进行治疗,只好把格林暂时交给牧民照看。
身体痊愈的李微漪回到了格林的身边,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格林发出的不在是狼嚎,而是变成了狗叫。原来李微漪不在的日子里,格林一直和猎犬呆在一起。李微漪之前专门研究过狼,这样子的格林是无法被狼群接受的,而且格林已经成年了,所以寻找狼群,让格林真正的成为一头狼已经迫在眉睫了。
为了让狼群更容易接受格林,李微漪和男友亦风必须在狼群集结前让格林回归。两人在冬季进入了若尔盖草原的核心区,并且在这里住了下来,因为这里靠近狼山,更重要的是这里发现了狼的踪迹。然而没有过多久,遇到了大雪封山。物质无法得到补给,在两人只剩下两块饼干时,看到格林的食物,于是决定和格林互换。两人以为,格林下次藏食物会不让他们发现。没想到的是,格林还是藏在同一个地方,它明白此时两人也需要食物。
这是电影另一个感动的地方,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没有出现人和狼为了抢夺食物而发起的争夺,更没有人为了生存杀狼,狼为了活下去咬人。而是出现一幅和谐相处的画面,感觉非常像一家人一样,格林负责捕捉猎物,他们俩负责制作食物。耐心的等待,终于看到了狼群在集结,他们俩赶紧带着格林往狼群的方向奔跑。为了吸引狼群的注意,格林发出了狼嚎,但没过多久就变成了狗叫声。一旁的俩人都非常的着急,眼看狼群就要走了,不得已,俩人模拟起狼嚎,希望能帮助格林。还好格林最终发出了狼嚎,重返狼群。俩人目睹着格林消失在远方的山上,虽然有不舍,但为格林回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而感到高兴。
我以为电影会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束,然而并没有。当俩人在店里看到用几百张狼头皮拼成的一件商品时,想到了格林会不会有危险。出于这种担心,俩人回到那里。所幸见到正在捕猎的格林,俩人为格林的能力感到高兴,同时也为格林的处境担忧,因为这一带有许多非法捕猎者。当李微漪再次和格林见面时,男友亦风说,不如把格林留在身边照顾它一辈子,没有什么比活着重要。而李微漪说,自由比活着更重要。
这就是电影想表达的观点:感情的最高境界是彼此独立。李微漪不会以爱和生命为理由把格林留在身边,从始自终,李微漪都把格林看作是狼,草原和狼群是它唯一的归属。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是一样,李微漪和男友亦风的相处方式也表达了这点。从开始,李微漪把格林带回家,亦风没有反对过,只是向女友说明了其中的要害。在接下来帮助格林重返狼群的过程,亦风始终默默的支持女友。因为他懂女友对格林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