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完了,几家欢喜几家愁,先来看看广东省的作文题吧!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3)在艰难困苦中不动摇而向前创造,才为难能可贵。
请根据陶行知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的理解与思考,或叙述经历(学习、运动、科创、劳动),或讲述道理,写一篇文章。
有些同学认为很简单,而有些同学看不懂考什么,可能最冤屈的就是那些看懂了考什么,却苦思冥想不知道从脑海中选取什么事件写的同学。这部分同学可能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佼佼者,天子骄子,这部分同学可能平时享受着“你只管学习好,其他班上的事你不用管”“家里的活有爸爸妈妈呢,你不用管”的好待遇,即“优等生待遇”,他们看到这道题可能会无从下手,平时的风华雪月的词汇积累用不上,准备的AI好文使不上力,若再勉强套用平时的文章,就会掉入不三不四的套题误区,毕竟是中考,若这样,后果不堪设想。
在我看来,广东省的这个题目,出题很有时代感。社会发展如此迅速,我们的后代所处的这个社会比我们这代及以前的人的物质条件好太多了,“自己动手”已经成了“丰衣食足”的一个非必要条件,不想炒菜煮饭可以叫外卖,不想下楼买药也可以叫外卖,不想洗衣服可以用洗衣机,甚至我看过把运动鞋也扔洗衣机里洗的年轻人,不想工作可以啃啃老……“劳动”在年轻人眼里甚至在成年人眼里变得意义没有那么深刻,劳动能力也成了所有能力中不被人重视的能力。当代少年和青年人不重视劳动,藐视劳动的人比比皆是。其实,想想,这样下去,细思极恐的。
作文,尤其是中高考作文是引领社会理念和价值的风向标,怎么能唤起大众的意识,怎么能唤起大众的重视度,怎么能唤起培养人的觉醒也必然成为中高考作文出题人的职责和担当。而广东省的中考作文一直是较为接地气,也很有责任意识的。如前几年的中考作文:“这是一个少年该有的模样”“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为开头的作文,再来看看今年的作文题。
材料分三个层级,呈递进式,内涵从浅到深,对于考生要求也很清晰。第一层劳动创造未来,但凡能讲自己劳动创造成果,自己劳动帮助家人体会成功的喜悦,或自己劳动相关场景的都扣题了。第二层,“处处,天天,人人”这几个词告诉我们创造没有那么高大上,一切小事、小人物,一切时间都可以创造,让我们要从生活小事中去挖掘题材。第三层是讲在劳动创造未来的过程中发挥坚持不懈、勇敢向前的精神最为重要,暗示在高级作文中如果能有波澜,体现这些精神,激励自己成长,便更好。这样拆分几等作文的标准就很清晰了。当然,这里的“劳动”未必只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也算,但讲脑力劳动时就要有点睛之笔,点明“这也是劳动”。这样一分析,育人理念是否非常清晰,这样的作文说难不难,但对于不干活、不坚持、不以劳动为荣的学生就不容易,只有从内心重视劳动的人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得感染人。
这样的育人理念是不是很鲜明呢?再看深圳的作文题:《而今才识到……的滋味》,要求从“担当、尊重、学习、追求”这四个关键词中选择一个来补全题目。主题词很显眼,担当、尊重、学习、追求,“而今”限定要写近期的事,“才”一字体现学生要深入领会,真正意识到主题词的重要性,也要重点把这个识到这个过程也出来。几个主题词,除“学习”以外,其他三个词都是从根本上引发当代少年和青年人的思考,是引领少年人走向更大写的人字的根本品质。这种育人理念就更加彰显了。
看完这两个中考作文题,我想起我们班口号:勤劳、上进、有担当;积极、勤奋、能自制。初一订立班级口号(其实也就是班级精神)时,我的脑海中就闪现这些词,但哪个放最前面呢,几个词的前后顺序又如何安置呢,我还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要说小学生向初中生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很容易丢掉的就是勤劳这个品质。我看过很多班级,从初一的什么都抢先干,到初二的什么都没人主动干,甚至到初三的什么都懒得干,心理很痛心,意识到孩子成长的同时,也在感受到孩子们对“勤劳”这一品质的逆成长。我一直都很清楚勤劳这个品质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因为未来的日子里,勤劳的人会有很多机会,会有好人缘,也会有越来越宽广的人生前景。所以,我重视“勤劳”这个品质,也会不断表扬勤劳的同学,树立班级榜样。
再说“担当”,初一我给所有同学都安排了“职责”,意思是所有同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班干部,就是要历练他们每个人都成为“有担当”的少年。“勤劳”“担当”这两种品质就是初入初中时我愿“晨曦”班每个人都有的品质。
作为老师,我们要从中考作文看育人方向,而作为家长,我们也要从中考作文看育儿理念、育儿目标,避免走入育儿误区。我们都要学习做个清醒而不盲目宠爱孩子的家长。因为,路,终究要让他们自己走,谁帮的、谁替的,都不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