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月中旬到九月中旬,花了半年时间利用周末,参加了葛毅老师的家庭治疗学习小组。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实,学习了半年家庭治疗,只知皮毛。家庭治疗很难不仅在于理论学习需要时间,实践积累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和教育的相似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基于此,从家庭治疗的角度看教育,有一些新的感悟。
家庭生命周期
个体存在于家庭系统之中,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在家庭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需要面对的“难题”。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隔阂处,有时,在于老师对家长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的漠视。当我们意识到那位坐在班级的孩子,他所处的家庭系统塑造了他。这个家庭所在家庭生命周期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且不说孩子的作业及教育,就孩子的三顿饭,谁做,做什么,都要一位家庭成员去操持。
孩子的状况是整个家庭合谋的。
人在关系中存在。很少有天生的“熊孩子”,孩子的状况是整个家庭合谋的。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出现了什么状况,不是这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系统出现了问题。比如,一位孩子总是爱在课堂上插嘴,即使老师反复强调在课堂上发言要举手,要善于倾听别人发言,但效果甚微。极有可能,这位孩子所处的家庭系统中,代系之间的界限不分明,以孩子为中心,得到过分的关注。
所以,那句害死老师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从家庭系统理论来看,就是荒谬的,因为问题孩子是在问题家庭中造就的,作为,学校教育里的一位老师,能作为的空间是有限的。这就是为什么,老师费了老鼻子力气,去管教“熊孩子”,却收效甚微,时常反复,因为他所处的家庭系统,一直没有变啊!
所有孩子的症状是改变家庭的良方。
我写下上面的这句话时,心是很疼的。孩子是天使,是上帝,是拯救成人的救世主。父母都说自己爱孩子,但常常孩子爱父母,甚过爱自己的生命。课上,葛老师说曾经接过一个家庭。夫妻俩带着上幼儿园的孩子一起来的。孩子总是说大便解不下来,在医院查过,排除了躯体问题,饮食上调整后,也不见效。便去心理科试试。经过家庭治疗的深入,才发现,这对年轻夫妇出现情感危机,经常争吵,准备离婚。孩子为了拯救这个家庭,便出现躯体化的症状(不是装的,是真的大便解不下来),因为,只要他出现身体状况,父母便会暂停争吵,一起来关心照顾他……
做老师这么年,遇到不少孩子。几乎所有父母情感不和睦的孩子,极少有精力和能量放在学业上。因为,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东西,关乎他存亡的东西,让他操心啊!
正性赋义
葛老师说:“赞美和正性赋义不一样,赞美是抓点,而正性赋义是整个背景,是带着有色眼镜,看整个世界,看到正向的、积极的、努力的、阳光的。”
正性赋义用在教育上,真真是极好的。当今课堂虽常常一片赞美之声,但孩子却能敏锐地察觉出敷衍。如果能带上正性赋义这副有色眼睛看孩子,便会自然、真诚地贴近孩子去欣赏他。
关心的好奇
教学快十年,我一直警觉地提防着自己变得麻木,对童年的奇迹,对生命的唯一开始漠视,多么可怕!关键时,儿童的世界是崭新的,他充满期待地走进校园,如果遇到一位已经倦怠的甚至麻木的老师,真的很可悲。
对儿童,保持关心的好奇,一定能让你永葆童心,真正地拥有很多“小朋友”。
三角关系
家庭的温馨之下,也常有战斗和权利的争夺。“宝贝,爸爸妈妈如果吵架,你帮谁?”“宝贝,如果爸爸和妈妈离婚,你跟谁?”在夫妻的较量中,极自然地拉孩子做同盟,无形中伤害了孩子,不仅不自知,还自鸣得意。把孩子,当成是夫妻斗争中的重大筹码,以此来逼迫对方就范。
以此文字,自警!并且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