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组织成为破浪前行的“压舱石”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西藏定日6.8级地震抗震救灾这场硬仗中,各级党组织宛如“压舱石”,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党组织在不同阶段的卓越表现,应化作未来应对灾害的宝贵经验与前行动力。要持续加强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和领导力,让党组织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始终成为人民群众最坚实的依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闻震速动,勇为先锋“急行军”。地震突袭,各级党组织闻令而动,即刻投身抗震救灾。区党委组织部迅速预拨党费、组建专班;日喀则市与定日县积极组建党员突击队,众多党员干部争分夺秒,冲锋在灾情摸排、人员搜救和应急处置一线,以行动诠释“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担当。广大基层党组织应未雨绸缪,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针对地震、洪水、泥石流等不同灾害类型,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与流程。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模拟真实灾害场景,让党员干部在实战中提升应急处置技能。同时,加强与当地武警、消防、医疗等专业救援力量的常态化联系,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实现信息实时共享、资源高效调配,确保在灾害来临时,各方力量能够无缝对接、协同作战,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

日夜坚守,稳做群众“主心骨”。“必须让所有群众优先在安置点吃上第一口热饭、睡上一个安稳的好觉”,质朴话语道出党组织对受灾群众的深切关怀。受灾群众那句“老百姓有难,还得靠党和政府”,无疑是对党组织工作的最高赞誉。在危难时刻,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这是党长期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结果。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拓宽物资筹集渠道,积极整合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资源,动员捐赠各类急需物资,丰富物资种类,确保物资供应的持续性和充足性。着力完善受灾群众心理援助机制,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与党员干部携手,深入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提供长期、系统的心理干预服务。通过开展心理讲座、一对一辅导等形式,帮助受灾群众驱散阴霾、抚平创伤,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精绘蓝图,担当重建“领路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稳步迈向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阶段,党组织再次肩负重任,成为灾后重建的“领路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统筹各方力量,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特色,科学制定重建规划。同时,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生产自救和家园重建。灾后重建,考验的是党组织的长远规划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制定重建规划时,邀请专家科学论证,确保重建家园安全稳固且富有特色;产业重建上,引入先进技术与模式,扶持本地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加强重建资金监管,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定期对资金流向进行公示,确保每一笔重建资金都合规、透明、高效地用于灾区建设,推动灾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重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