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的读后感与以往不同,因为今天看的书是一本工具书,乃刘江编著、西泠印社出版的《篆刻技法》。
我还记得,最早知道刻印这件事情是在初中。那时看了一本书,在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全传》中,因为一个美丽的误会,贾里被一个纯真的女孩儿当成了印人。那时我只知其表面字义,并不懂何为印人。时光飞逝,直到我大学时,因学了十几天毛笔字,从而知道了篆刻这学问,但当时也仅限于知道。直到现在因为疫情的缘故,我重新拾起来当年启蒙过的书法与篆刻,开始诚心向学。
说白了,我算是野路子,没有拜师,没有求课,全凭一点兴趣支撑,但兴趣却真的让我在烦闷时收获了心灵的满足,仿佛自己有了一片天地,而且那天地间都是快乐二字。
篆刻一技古而有之,最早疑似源起西周。战国时由七雄发扬,从而贯穿中华二千多年,作为书画之必备物件。
篆刻,顾名思义,集书法与石刻于一身,研习篆刻,需以书法为基础,知晓楷书、隶书、小篆等字体;以辨石为辅,知晓青田、寿山之流;以刀法为主,知晓双刀、阴阳之技;以设计为高,佐以美感、匀称之属,最终才能成就一方及大成之好印。
本人自谋宝入手一套入门级工具后,更是购入一批青田石以练习,金锉初磨、细砂复修,一方入手,天地唯我。进入刻石之境,仿佛四周无人,手中钨刀之入石行走,石碎刀行之声不绝于耳,细碎清澈,脆感动人,仿佛手中那一刀下去,便是挥毫。
那一刀下去,笔走龙蛇。此刀为笔,却与毛笔不同,一硬一软,是在书法的两个极端。刀尖倾斜,入石毫米,或前行、或后挪、或左刺、或右刮,随心之所想,跃然于石上。刻印之时,仿佛在雕琢人自己,由一方白印,逐渐成长;而刻印之后,以手抚印,眼观印文,仿佛置身昔日游览西安之碑林,石刻之上,古人笔走龙蛇,铁划银红,传世不朽。
那一刀下去,刀光剑影。刀本兵器,开刃则利。刻刀在手,仿佛能仗剑天涯。遥想古人,于石板、石碑、石印刻字,刀石交锋,锤炼技艺,怎不知其于士林中,亦是用刀高手、文武双全之匠才。手中刻刀起承转合,于宽阔处大开大合,如同刀泼墨水,行流云之气势;于深邃处入石三分,如同夜叉探海,点灵穴之精准;于细微处精雕细琢,如同分筋错骨,留点画与凝重。一印功毕,非但文字于史学家考究,石料于考古家访古,学问于文学家钻研,分域于地理家勘察,其刀法更为百家所学习——是何刀法流墨香千古!
那一刀下去,石破天惊。此刀已不是刀,笔与刀的功能,只是其表现的形式,为了流芳千古,刀刀都是古人之心血与文化之传承。从西周开始,每一方印上的每一刀,都为中华灿烂文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每一枚章中的每一刀都为华夏悠久历史留下了隽秀的不朽。那一刀下去,任凭沧海桑田,海枯石不烂!那一刀下去,便是刻了一首亘久,石破天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