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有个很时髦的词:逗比。表示一个人可以自黑可以调动氛围很有幽默感。大家似乎一夜之间都在疯狂练级向逗比进阶以期一跃成为圈子的焦点。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不逗比枉少年”的怪圈里
就和小时候每个班级都有个胖子一样,现在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个段子手。如果不会说几句段子不知道几个网络热词,你很有可能被贴上“老古板”“外星人”“内向”“情商低”等等的标签。这就是个标签社会,你就得妥协。
作为一个新媒体人,不会借热点炒广告,不会河蟹(和谐)几个词,不说你是个不及格的小编吧,至少是个不会玩没有创新的小编,你看,又被贴标签了。
九十年代长在红旗下的我们,接受的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教育,老师从没教过“好好玩,玩好了才能学好才能有好工作”。等我们参加工作了,舆论变成了“玩都不会玩,怎么会工作怎么会生活”,“人只有玩的时候是最专注的,所以工作也是一样,要以玩的态度来工作”。
好尴尬,今天的我,既不会学习也不会玩了。
幽默感这种属性,有的人天生自带,有的人后天顿悟。我属于邯郸学步型的,为难了自己,尴尬了别人,连自己本是个啥样的人都忘记了。
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逗比
等我发现我始终不是个很有喜剧潜力的人之后,我就放弃了东施效颦,每个人都有自定义的属性,没有必要非要有一种跟自己基调不一样的配置。但是我还是总结了一下,为什么上至公司领导层下至几亿网民都喜欢“逗比风”呢。
首先,互联网时代和互联网产品,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这个时代和互联网产品所培养出来的用户习惯是:能动手坚决不动脑,与其动脑思考还不如上网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的生活方式造就了越来越傻瓜的网民,很多人想着生活已经很艰难了,是时候解放大脑活得轻松一些了,然后当然助长了这个越来越浮躁的社会。
其次,互联网公司氛围活跃,思维跳脱,有互联网公司出身背景的人都被互联网文化浸淫已久,所以更喜欢性格活脱的员工和同事。职场人越来越关注职场环境是不是轻松愉悦,可不可以和领导打成一片,有没有活跃的办公氛围等等。
再次,没有幽默感的人就是内向的人,脑洞大的人也肯定是精分晚期型的。这个既定思维是绝大多数人对于是否“有趣”的评价标准。
逗比不应该是我们的生活态度
逗比风尚下,严肃的事物被娱乐化。连最该客观、严谨的新闻媒体,都被标题党赚足各种眼球和关注,吃瓜群众如墙头草般摇来摆去,事实和真相往往被淹没。
这个时代和个人亟需独立思考能力。当我们一味追求着用户友好度的产品,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削弱了用户的独立思考能力。人云亦云是常态。产业的精细化分工和人们的个性化需求相互促进,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我们的精神需求到底是什么?
这个时代的入口很肤浅,浅到只需要一个段子,和轻松不负责的逗比态度。游戏人生不过如此。好像我不是个逗比,就意味着我和这个时代的对话成本要比一个逗比属性很强的人高出很多。
逗比不等于接地气。真正的接地气,是按照事物各自的属性呈现事物原本的状态,回归本真。产品也好,服务也罢,不混淆视听,不张冠李戴,不哗众取宠。
逗比不等于乐观豁达。乐观是向上的精神状态,逗比充其量是一种娱乐生活消费自我的方式。生活已经很艰难了,学着喜欢自我,放过那个刻意迎合别人的自己吧。
每个人都有眼睛,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世界,大多数人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别人看到的世界。
我们的情绪被迷茫青春的鸡汤所消费,我们的正义感被标题党所消费,我们的消费行为被几大电商巨头研究来研究去,估计真正懂我的不是我父母不是我自己,而是几大电商的数据库。
在互联网上,我们还有隐私可言吗?我们还有自己的一方独立的精神角落吗?我们还知道活着的意义吗?
可我依然喜欢这个快速变革、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这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我开始喜欢我,有明确的工作方向,懂得取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愿你有一个精神世界,这个世界里,你可以正视自己,不隐瞒不欺骗,不刻意伪装,不曲意逢迎,不逗比,不迷茫,你只是你,一日三餐,一份终生热爱的工作,一个有喜有悲有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