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随笔(1)

早上看了中医有关的文章,对于中医有了一些兴趣,希望今后能够好好了解它一而目前,至少不会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对其批判(中医的好坏、与西医相比的优劣,都只在自己对二者有一些基本正确的了解后才能判断的,别人的判断都只是“主观信息而已。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颇如疾病,心态第一,习惯第二,治病最末。

心态又源于三观与学识,良好的三观与丰富的学识都有助于心态的稳定。而习惯则是从知到行的体现,良好的习惯可以将知识的力量最大化,从而令自己的生命拥有更多的价值和爱。

但世界毕竟是未知、不确定的,势必会有失配的情形,这时就会产生诸多矛盾,就如人体的“疾病”,这时就需要治病,就需要调整心态和习惯,此之为“改变”。



正如扁鹊三兄弟,大哥医术最高,二哥医术次之,扁鹊三弟最差。

为何?

因为大哥重习惯,重养生,重防微杜渐——此时疾病并未引起患病者的有意识反应,或者说患病者依靠自身免疫力就能够消除疾病;二哥治小病,及时扼杀到摇篮里——此时疾病带来的损失较少,负面影响较小;扁鹊治大病,用猛药起死回生——此时疾病带来的的损失极大,负面影响很多。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便是常说的“治标不治本”,为了除去不好的结果而围绕着结果进行治理,没有深入探究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联想开来,这也是李笑来老师所说的“钥匙往往不在锁旁边”的翻版——作为结果的锁和作为原因的钥匙往往不是直接明了地联系在一起的,要一层一层剥开结果的皮,要远近高低、整体局部地观察分析,才有可能找到原因。

我想,当自己需要困难矛盾时,自当提醒自己:钥匙往往不在锁旁边,要找到钥匙就得梳理和锁有关的信息,从全局整体上看到“出门后到现在”的发展过程,然后再一一做假设分析(直观问题是什么,问题的关键信息是什么,问题的本质是什么),通过试错来找到钥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