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天安门广场庄严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这既是一场对中华民族浴血奋战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一次面向世界传递和平发展信念的庄严宣示。80载岁月流转,我们从烽火走来,向复兴奔去。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广大干部当以抗战精神为笔,饱蘸热血的忠诚之墨,以初心使命为纸,在新时代的答卷上挥毫泼墨,用心用情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壮丽篇章。
不忘“来时路”,在铭记历史中筑牢“信仰之基”。以史为鉴,方知兴替。十四载烽火淬炼的抗战史,是民族精神最深刻的注脚——从白山黑水间杨靖宇以“腹中唯有草根棉絮”的孤勇抗击日寇,到台儿庄城墙上中国军队“血肉筑长城”的悲壮坚守,再到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四行仓库”孤军死守的呐喊……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这些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名字与故事,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信仰的灯塔,是“信念如磐,则山河无恙;精神不灭,则薪火永续”的生动诠释。迈向新征程,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唯有将忠诚融入血脉、把担当扛在肩上,于平凡中守望使命,在服务中诠释信仰,才能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落地生根,化作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
不负“赤子心”,在传承精神中淬炼“为民之魂”。这魂,是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跃崖前“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呐喊,以血肉之躯为乡亲筑起生命屏障;这魂,是白求恩跨越重洋“把手术台当战场”的坚守,用精湛医术在炮火中托起生的希望;这魂,是沂蒙红嫂“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奉献,以柔弱双肩扛起军民鱼水的深情——他们用生命诠释:抗战精神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民之所忧,我必念之”的赤诚担当,是“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笃定实践,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悔选择。今日之传承,便是要让这魂魄融入乡村振兴的泥土,刻进基层治理的砖石,化作服务群众的暖阳,让“为民”二字在新时代迸发出更炽热的光芒!
不坠“青云志”,在赓续奋斗中积蓄“担当之力”。从苦难走向辉煌,今天一个山河日新、国力日强的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今日之中国,正以“青春作笔,热血为墨”的朝气,在量子计算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在碳中和领域开辟“绿色革命”,在“一带一路”上播撒合作共赢的种子,让“中国号”巨轮不仅驶向深蓝,更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魄力,引领时代浪潮,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全速进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干部更应用“逢山开路”的闯劲、“抓铁有痕”的韧劲、“众人拾柴”的心劲,在科技自立自强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中稳步前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里勇毅担当,让“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