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总伴随着痛苦】
生,是一种痛苦;死,更是一种痛苦。生,是我们的过去;死,是我们的未来。面对这从生到死的痛苦,有谁丝毫不恐惧和战栗呢?
本质上,意识是一种悲剧,生命是一种悲剧意识,这就是生命的真相。
生命的成长,不仅是身体的成长,更是意识的成长,而痛苦就是意识成长的必经之路。
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惟有此种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
一、痛并快乐着
只要生存本能犹在,人在任何处境中都能为自己编织希望,哪怕是极可怜的希望。
如果没有任何希望,没有一个人能够活下去。即使是最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们的彻底也仅是理论上的,在现实生活中,生存本能仍然驱使他们不断受小小的希望鼓舞,从而能忍受这遭到他们否定的人生。
健康是为了活得愉快,而不是为了活得长久。活得愉快在己,活得长久在天。而且,活得长久本身未必是愉快。
世人把人生的归宿安排在晚年,竟然把安度晚年看作一种幸福。一本即将焚毁的书,何必去操心它有没有一张光滑的封底呢?
痛苦使人深刻,但是,如果生活中没有欢乐,深刻就容易走向冷酷。未经欢乐滋润的心灵太硬,它缺乏爱和宽容。
请不要责备“好了伤疤忘了疼”。如果生命没有这样的自卫本能,人如何还能正常地生活,世上还怎会有健康、勇敢和幸福?
古往今来,天灾人祸,留下过多少伤疤,如果一一记住它们的疼痛,人类早就失去了生存的兴趣和勇气。人类是在忘却中前进的。
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
生命连同它的快乐和痛苦都是虚幻的。这个观念对于快乐是一个打击,对于痛苦未尝不是一个安慰。
人生的所有重大苦难都起源于关系。对付它的方法之一便是有意识地置身在关系之外,和自己的遭遇拉开距离。例如,在失恋、亲人死亡或自己患了绝症时,就想—想恋爱关系、亲属关系乃至自己的生命的纯粹偶然性,于是获得一种类似解脱的心境。然而,毕竟身在其中,不是想跳就能跳出来的。无我的空理易明,有情的尘缘难断。认识到因缘的偶然是—回事,真正看破因缘又是一回事。
对于人生的苦难,除了忍,别无他法。一切透彻的哲学解释不能改变任何—个确凿不移的灾难事实。例如面对死亡,最好的哲学解释也至多只能解除我们对于恐惧的恐惧,而不能解除恐惧本身,因为这后一层恐惧属于本能,我们只能带着它接受宿命。
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人天生是软弱的,唯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我厌恶那种号称铁石心肠的强者,蔑视他们一路旗开得胜的骄横。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幸福的反面是灾祸,而非痛苦。痛苦中可以交织着幸福,但灾祸绝无幸福可言。另一方面,痛苦的解除未必就是幸福,也可能是无聊。可是,当我们从一个灾祸中脱身出来的时候,我们差不多是幸福的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其实,“大难不死”即是福,何需乎后福?
对于别人的痛苦,我们的同情一开始可能相当活跃,但一旦痛苦持续下去,同情就会消退。我们在这方面的耐心远远不如对于别人的罪恶的耐心。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罪恶仿佛是命运;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痛苦却几乎是罪恶了。
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人之常情是喜欢接近成功的人、走运的人,而避开失败的人、倒霉的人。这倒未必出于趋炎附势的算计,毋宁说是出于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本能。成功者的四周洋溢着欢快的气氛,进入这氛围似乎便分享了他的欢快。相反,失败者即使不累及旁人,他的那一种晦气也够令人感到压抑了。情绪是会传染的。每个人自己的烦恼已经嫌多了,谁又愿意再去分担别人的烦恼呢?
二、一味追求“拔尖”是虚荣心的表现
人的才能是各种各样的,拔尖除了智商较高、做事效率较高之外,并不能说明别的。
比如不少智商高的人,情商很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连异性朋友都找不到,就像《生活大爆炸》里的那几位极客。智商不低,但是交友方面一败涂地,生活得并不快乐。
在追求拔尖的过程中,人会较少创造性。因为所谓拔尖就是在既有的规则和轨道上的赢家,世界上真正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都不一定是在既有规则竞争中的优胜者,成功的企业家和政治家就更不一定。
凡是要做出真正伟大的事业,必须要有创造性,要比所有的过去的成功者都高明,要敢于藐视既有的规则,有更新颖的思路。
一味追求在既有轨道上往前跑,就不会有另辟蹊径的念头,就只能得到世俗的成功,也就是比一般人做得好些而已,不会成就真正伟大的独特的创新的事业和作品。
在追求拔尖的过程中,人会过于入世,过多把心思放在俗世的目标上,比较少关注精神的修养。
归根结底,尘世的一切努力只是过程,不是目的,目的应当在灵魂和精神的层面。
如果把世俗的成功当成了目的,人生就会变得异常狭隘,所有的喜怒哀乐也会变得异常局促,精神生活会变得干瘪枯燥,人也会显得缺少灵性,甚至丢掉灵魂。
有的人似乎自尊心极强,但不是以积极的方式去维护自尊心。他不去追求成功,而只是为失败恼怒。他不是主动寻求自尊心的满足,而只是被动地抵制损害自尊心的因素。所以,自尊心带给他的不是快乐,而是无穷无尽的折磨和烦恼。
真正成功的人生是灵魂澄澈、精神丰满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完全有可能是个行尸走肉,他们徒有睥睨众人的外表,却没有内心的丰满和宁静,没有生存的愉悦和幸福,因此也就算不上拥有了一个真正成功的人生。
三、“真诚”通常是所扮演的角色
真实是最难的,为了它,一个人也许不得不舍弃许多好东西:名誉,地位,财产,家庭。
但真实又是最容易的,在世界上,唯有它,一个人只要愿意,总能得到和保持。
人忠于已知事实叫做诚实,不忠于事实就叫做虚伪。还有些人只忠于经过选择的事实,这既不叫诚实,也不叫虚伪,把它叫做浮嚣。这是个含蓄的说法,乍看起来不够贴切,实际上还是合乎道理的:人选择事实,总是出于浮嚣的心境。
人不可能永远真实,也不可能永远虚假。许多真实中一点虚假,或许多虚假中一点真实,都是动人的。最令人厌倦的是一半对一半。
一个人可以承认自己有种种缺点,但决不肯承认自己虚伪,不真诚。承认自己不真诚,这本身需要极大的真诚。
有时候一个人似乎敢承认自己不真诚了,但同时便从这承认中获得非常的满足,觉得自己在本质上是多么真诚,比别人都真诚:你们不敢承认,我承认了!于是,在承认的同时,也就一笔抹杀了自己的不真诚。归根到底还是不承认。对虚伪的承认本身仍然是一种虚伪。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沉默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后,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
纯洁做不到,退而求其次——真实;真实做不到,再退而求其次——糊涂。可是郑板桥说:难得糊涂。还是太纯洁了。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比真的演员还忙,退场的时间更少。
那个在无尽的道路上追求着的人迷惘了;那个在无路的荒原上寻觅着的人失落了。怪谁呢?谁叫他追求,谁叫他寻觅!
无所追求和寻觅的人们,决不会有迷惘感和失落感,他们活得明智而充实。
我们的内心经历往往是沉默的。讲自己不是一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容易的事,它需要某种境遇和情绪的触发,一生难得有几回。那些喜欢讲自己的人多半是在讲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另一方面,我们无论讲什么,也总是在曲折地讲自己。
人不易摆脱角色。有时候,着意摆脱所习惯的角色,本身就是在不由自主地扮演另一种角色。反角色也是一种角色。
一种人不自觉地要显得真诚,以他的真诚去打动人并且打动自己,他自己果然被自己感动了;一种人故意地要显得狡猾,以他的狡猾去魅惑人并且魅惑自己,他自己果然怀疑起自己来了。
什么是虚假?虚假就是不真实,或者,故意真实。“我一定要真实!”——可是你已经在虚假了;什么是做作?做作就是不真诚,或者,故意真诚。“我一定要真诚!”——可是你已经在做作了。
对于有的人来说,真诚始终只是他所喜欢扮演的一种角色。他极其真诚地进入角色,以至于和角色打成一片,相信角色就是他的真我,不由自主地被自己如此真诚的表演所感动了。
如果真诚为一个人所固有,是出自他本性的行为方式,他就决不会动辄被自己的真诚所感动。犹如血型和呼吸,自己甚至不可觉察。
由此,我们获得了—个鉴定真诚的可靠标准,就是看一个人是否被自己的真诚所感动。一感动,就难免包含演戏和做作的成分了。
真正有独特个性的人并不竭力显示自己的独特,他不怕自己显得与旁人一样。那些时时处处想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往往是一些虚荣心十足的平庸之辈。
“以真诚换取真诚!”——可是,这么一换,双方不是都失去自己的真诚了吗?真诚如果不讲对象和分寸,就会沦为可笑。有的人的所谓诚实是出卖别人的信任。真诚受到玩弄,其狼狈不亚于虚伪受到揭露。
有做作的初学者,他其实还是不失真实的本性,仅仅在模仿做作。到了做作而不自知是做作,自己也动了真情的时候,做作便成了本性,这是做作的大师。
真诚者的灵魂往往分裂成一个法官和一个罪犯。当法官和罪犯达成和解时,真诚者的灵魂便得救了;做作者的灵魂往往分裂成一个戏子和一个观众。当戏子和观众彼此厌倦时,做作者的灵魂便得救了。
角色在何处结束,真实的自我在何处开始,这界限常常是模糊的。有些角色仅是服饰,有些角色却已经和我们的躯体生长在一起,如果把它们一层层剥去,其结果比剥葱头好不了多少。
演员尚有卸妆的时候,我们生生死死都离不开社会的舞台。在他人目光的注视下,甚至隐居和自杀都可以是在扮演一种角色。
也许,只有当我们扮演某个角色露出破绽时,我们才得以一窥自己的真实面目。刻意求真实者还是太关注自己的形象,已获真实者只是活得自在罢了。
在精神领域的追求中,不必说世俗的成功,社会和历史所承认的成功,即便是精神追求本身的成功,也不是主要的目标。在这里,目标即寓于过程之中,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本身成了生存方式,这种追求愈执著,就愈是超越于所谓成败。
一个默默无闻的贤哲也许更是贤哲;一个身败名裂的圣徒也许更是圣徒。如果一定要论成败,一个伟大的失败者岂不比一个渺小的成功者更有权被视为成功者?
四、做一个“成熟”的人
1、懂得付出
人不成熟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立即要回报。
他不懂得只有春天播种,秋天才会收获。很多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刚刚付出一点点,马上就要得到回报。
学钢琴、学英语等等,刚开始就觉得难,发现不行,立即就要放弃。
很多人做生意,开始没有什么成绩,就想着要放弃,有的人一个月放弃,有的人三个月放弃,有的人半年放弃,有的人一年放弃。
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轻易放弃,但是我知道,放弃是一种习惯,一种典型失败者的习惯。
所以,你要有眼光,要看得更远一些,眼光是用来看未来的。
对在生活中有放弃习惯的人,有句话要送给他们:"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者永不成功"。
为什么很多人做事容易放弃呢?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
穷人有两个非常典型的心态:
永远对机会说:"不";
总想"一夜暴富"。
今天你把机会都放到他的面前,他都会说"不"。就是今天的你开饭店很成功,你把你开饭店的成功经验,发自内心地告诉你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也去开饭店,照样有人不干。
这是穷人一个非常典型的心态,他会说:"你行,我可不行!"
一夜暴富的表现在于,你跟他说任何的生意,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挣不挣钱",你说"挣钱",他马上就问第二个问题"容易不容易",你说"容易",这时他跟着就问第三个问题"快不快",你说"快"!这时他就说"好,我做!"他就是这么的幼稚!
我们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种"又挣钱,又容易,又快的",没有的,即使有也轮不到我们啊,所以说,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懂得付出。
为什么要付出呢?
因为你是为了追求你的梦想而付出的,人就是为了希望和梦想活着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没有追求的话,那一辈子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生活中你想获得什么,你就得先付出什么。你想获得时间,你就得先付出时间;你想获得金钱,你得先付出金钱;你想得到爱好,你得先牺牲爱好;你想和家人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你先得和外人少在一起。
你在这个项目中的付出将会得到加倍的回报。就像一粒种子,你把它种下去,然后浇水、施肥、锄草、杀虫,最后你收获的是几十倍、上百倍的回报。
在生活中,你一定要懂得付出,你不要那么急功近利,马上想得到回报,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你轻轻松松是不可能成功的。
2、勤于思考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独立思考,是大部分人毕生都在追求的一种能力。
无论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还是处理工作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冲突,我们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能够独立地去思考,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永远都不要放弃独立思考的能力,永远都要在保持思考的路上。“走自己的路,让他们去说吧!”,因为他们反正是要说的!你的幸与不幸并不关他们的痛痒,他们不过是拿来做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所以,你完全不必理会他们,尤其在关涉你自身命运的问题上要自己拿主意。须知你不是为他们活着,至少不是为他们茶余饭后的闲谈活着。
人与人之间能力没有多大区别,区别在于思考方式的不同。一件事情的发生,你去问成功者和失败者,他们的回答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违背的。
今天的不成功是因为我们的思考方式不成功。
当你种植一个思考的种子,你就会有行动的收获,当你把行动种植下去,你会有习惯的收获,当你再把习惯种植下去,你就会有个性的收获,当你再把个性种植下去,就会决定你的命运。
如果你种植的是一个失败的种子,你得到的一定是失败;如果你种植的是一个成功的种子,那么你就一定会成功。
很多人有很多的坏习惯,如:打麻将、喝酒、泡舞厅,他们也知道这样的习惯不好,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改变呢?因为很多人宁愿忍受那些不好的生活方式,也不愿意忍受改变带来的痛苦。
背后议论别人:
生活中,你喜欢议论别人,有一天一定会传回来。中国有一句古话,论人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消极,抱怨:
你在生活中喜欢哪些人呢?是那些整天愁眉苦脸,整天抱怨这个抱怨哪个的人,还是喜欢那些整天开开心心的人。如果你在生活中是那些抱怨的消极的人的话,你一定要改变你性格中的缺陷。如果你不改变,你是很难适应这个社会的,你也是很难和别人合作。
生活当中你要知道,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也会怎样对待你;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所以,你不要消极抱怨。你要积极,永远积极下去。就是那句话:成功者永不抱怨,抱怨者永不成功。
3、习惯赞美
一个人成功与否,取决于:学会控制情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人际关系、时间管理和财务管理五个因素。
如果你想成功,一定要学会管理好这五个因素。为什么把情绪放在第一位呢?把健康放在第二位呢?是因为如果你有再强的身体,但你情绪不好,就会影响到你的身体。
一个人要成功,20%靠的是智商,80%靠的是情商,所以你要控制好你的情绪,情绪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人与人之间,不要为了一点点小事情,就暴跳如雷。
生活中,你要养成"三不","三多":
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
多鼓励、多表扬、多赞美。
你就会成为一个受社会大众欢迎的人。如果你想让你的伙伴更加优秀,很简单,永远激励和赞美他们。
如他们的确有毛病,那该怎么办呢?这时,是不是应该给他们建议?
生活中,你会发现有人给别人建议的时候,别人能够接受;有人给建议的时候,别人就会生气。
其实,建议的方式是很重要的,较好的就是"三明治"式——赞美~建议~再赞美。
想一想,你一天赞美了几个人。有的人可能以为赞美就是吹捧,就是拍马屁。赞美和吹捧是有区别的,赞美有四个特点: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被大众所接受的;无私的。
如果你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去赞美,那就是拍马屁。当你赞美别人时候,你要大声的说出来;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咬住你的舌头。
4、保持学习
人和动物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动物的自我保护意识比人更强。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会学习,人会思考。人是要不断学习的,你千万不要把你的天赋潜能给埋没了,一定要学习,一定要有一个空杯的心态。
我们向谁去学习呢?就是直接向成功人士学习。永远学习积极正面的东西,不看、不听那些消极负面的东西。去看每一个人的优点,"三人行,必有我师"。
5、保持信念
相信是起点,坚持是终点。但,生活中很多人做事不靠信念,喜欢听别人怎么说。对自己所做的事业,没有100%的信心。
相信和信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相信是看得见的,信念是看不见的。
信念是人类的一种态度,但是很多的人做事是不靠信念的,而是要听别人怎么说。你要登上山峰,要问那些爬到山顶的人,千万不能问没有爬过山的人。
这里不是说别人的建议不要去听,你可以去参考,但是你要记住,你来做这件事是为了实现你的梦想,实现你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的选择是正确的,永远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净心;既然没能如愿,不如释然;既然改变不了世界,不如试着强大自己的内心。
只有把自己的境界提高一个层次,才不会因为近期的抑郁而伤怀。内心若足够强大,便能从最低处的生活里,活出最高级的优雅。
6、保持真正的自律
真正的自律是“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并将它做到极致。换句话说,就是要经常强迫自己进入状态。
这样,你便不会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义务而感到痛苦。
久而久之,这种自律行为就变成习惯,主宰着你的行为。
世间哪有那么多心甘情愿和心情愉悦的事?越有用的事情,做起来越不舒服。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人必须强迫自己,才能将自身潜在的才华和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坚持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能获得意想不到的修为和成功。
7、保持热情
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若对生活毫无激情,青春年少也不过迷惘度日;若对生活饱含热情,年过百岁也依旧朝气蓬勃。
走过人生一半的路,或许你的年少意气早被消磨殆尽,但依旧请你整理好心情,重拾起热情。
心中的火不熄,才能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8、保持分寸感
为人处世,一定要懂保持分寸。把握不好分寸,口无遮拦,百无禁忌,轻则会惹人厌烦,重则会惹祸上身。
开玩笑是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通平常的事,但玩笑的目的在于调节气氛,如果不懂得把握玩笑的尺度,言语间就会有意无意的伤害到他人。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一个人对待玩笑的分寸感,往往能够看出他的人品。懂得尊重对方,才能让玩笑的感觉恰到好处,如沐春风。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人这一生,起落浮沉,难免得意,难免低谷。得意时善待他人,失意时善待自己。
无论何时何地,话别说太满,做事别太过。给别人留有余地,亦是给自己留下退路。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她是一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我们不妨尽自己的力量引导她,充实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我们好歹得爱她。
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这历史缺乏细心的读者。我们没有工夫读自己的历史,即使读,也是读得何其草率。
人生中辉煌的时刻并不多,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对这种时刻的回忆和期待中度过的。
敏感与迟钝殊途同归。前者对人生看得太透,后者对人生看得太浅,两者得出相同的结论:人生没有意思。要活得有意思,应该在敏感与迟钝之间。
人过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顺从别人的想法,这是人与人之间的重大区别之一。
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我们最容易犯的过错,就是轻率断定别人为好人还是坏人、愚者还是贤者。人是像河川一样在不断流动、不断变化的,人并非每天都以同样的面貌存在,人是有各种可能性的。傻瓜可能变聪明,邪恶的人可能变成善良的人,反之亦然。这就是人的伟大之处。因此,我们考虑如何去判断的时候,他已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我们相信自己的本性是善,不是恶,而其他所有的人也是如此相信他们自己的。因此,即使我们难以了解别人心中所想的事,我们也应该对别人常怀善念。
丁俊贵
2022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