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饮冰难凉系列(六)之前,与我有一面之缘的熊老师的一句话,我觉得特别符合我的心理:不热不凉,做个有正常温度的教育人。
这篇文章仍然属于饮冰难凉系列,但我想换个题目。
2014年9月,我开始带学校的宏志班,开始接受新一轮的挑战。那一年我的关键词是挑战与学习。
我的压力不再是考不好我怎么对得起领导对我的信任,不再是考不好别人怎么看我,我只知道我很享受很享受我所面对的一切,我知道,他们是眼前我的学生。我脑子里没有名没有利,只是喜欢。只是喜欢。从没有如此清醒。从没有如此的与世无争。
第一天进班,阔别了一年,组长给我们计划好,第一节不讲课,只和学生培养感情。但失败了,计划赶不上变化,一进班,学生的掌声响起来,没有任何的隔阂,没有一丝的提前商量的痕迹,我读出了这一班学生眼里的不由自主和情不自禁。很感谢他们。他们与我的缘分是高一时我们一同听徐主任的课。对,他们高一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就是徐主任。所以,我们很熟悉彼此。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实乃快事,实乃幸事。我的压力来自于学生的需求。宏志班的学生需要的不再仅仅是一瓢,而是弱水三千。我拼命的学习,拼命的充实自己,每天保持着阅读量不下一万字的状态。即便如此,还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但不觉得累,享受着快乐。享受着他们问我的经过思考而有价值的问题。
那一年,我不但关注新课标高考,我的眼光还关注到北京和上海的模拟题。那一年,新课标高考作文强调思辨性。有什么难的,我已经训练了一年了。高考成绩下来,前十名除了有一位同学考砸了,最后以语文103分,总分639分进了国防科技大学,还有一个语文119分总分633分考进了中山大学,剩下的都是120以上。
那一年,考进川大的赵丹说,老师,能考进川大,语文127分,出了不少力。那是个写作文神速的学生。
那一年,考进国防科技大学的闫世杰说,老师,语文虽然没考好,但理综超常发挥了,好满足。
那一年,考上北京航空航天的钱瑞说,老师,我不复读了,我害怕我复读语文再也考不到125分了。
那一年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的董少龙说,还好,最高的一次,124分,我很满足。他说实用类文本好难啊,还好他聪明,选择了小说《马兰花》。
那一年,双胞胎姐妹都在我们班,姐姐是课代表,为了记住哪个是我的课代表,我坚持了一年的一个习惯:每天进班第一眼,通过座位找到我的课代表戴的发拢子是什么颜色的。因为我实在分不清赵萌琪和赵萌婷到底有什么区别。
时隔多年,如果路上见到双胞胎其中之一跟我打招呼,我还是永远不变的台词:是姐姐还是妹妹啊?
那一年,有个叫宋颍博的,因为身体原因缺课两个月,最终考上华科,一直是弱势的语文竟然跨过了120。每次从医院回来参加考试的试卷,都让我感动。他的试卷让我很有幸福感,你讲过的,他必能融会贯通。
进入大学的第一次回家,跑到学校来对我说,老师,我的语文是我们大学室友里最好的。老师,我想去德国,公费的那种,因为我那个专业德国最先进。……
伟大的梦想我到现在还记得。
那一年,考上清华的闫慧慧语文133分。我还记得那一年开学时,校长让我立下军令状,最高分一定要考到131分,因为2012年徐主任那一届考上北大的王世杰语文131分。
那一年,我记住了你们青春美丽的笑脸,更记住了你们拼搏的样子……
2015年6月25日,我刚监中招考试回来,累得如一滩泥。因为高考后接着改高考卷,改高考卷回来编写一轮资料,紧接着监考。没有休息的时间。像陀螺。大组长打电话,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我躺在沙发上,有气无力地说,是不是一轮作文学案不需要我编辑了?
大组长说,不是,是你们班闫慧慧考上清华了,语文133分。
我哦了一声,呼呼睡去。!!!!……
多少年过去了,我当年傻傻的听到天大的好消息时的那种木木的反应,我也是醉了。
到了晚上,似睡非睡的我被徐主任电话吵醒,电话那端欣喜异常,声音很大,慧慧的语文怪厉害啊,133啊,不错啊,超过我了。要加油,好好干啊!
我一个激灵,想起来了!
工作的第11个年头,清华终于也有我的学生了。虽然比我大学毕业时给自己的职业规划晚了好几年,但我现在知道年轻的人生计划总是比较狂妄的。也可能正是那份狂妄,变成了我后来对理想的执着。
11年过去了,我的生命因为我的职业而变得更加充盈。
那时,想想我2013-2014年的遭遇,我脑中只有一句话:这世界偷偷爱着你,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配图图片说明:图一图二:寒假聚餐,一起讨论修改2016年考上上海交大的赵亚博的作文,认真程度一如高中的课堂。那时,我们在南街村自助餐厅。女儿已经困得趴在桌上睡着了,他们毫无困意。
图三:其他的同学,早跑到旁边的电影院去了。我们几个落后的即兴留了个影。旁边李龙飞说,老师,我这个姿势是不是会显得矮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