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小习惯,让我成为“瘾君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青山若夫

我从未想过,竟会成为一名“瘾君子”。

倘使一周未开卷阅读,身体便会释放某种信号,催促着我走进文字,一解心灵之渴。细细想来,书瘾的形成大抵和几个读书的小习惯有关。

1.一口气读完书本

生活在乡野,少时的读物屈指可数,每次赶集能买到的只有老黄历,或者教人算命、看风水之类的书籍。仅有的阅读渠道来自同学或老师。

小学四年级时,一个刚从浙江返乡的女孩与我为邻。除了时髦的装扮,她还带回不少读物。不知是垂涎于她的美貌亦或是羡慕她有读不完的书籍,每次都厚着脸皮去套近乎,因此借来不少书读。而和我怀有同样心思的男生不在少数,故我们形成一个惯例,每人只能借阅一天,如此读书的机会尤为难得。

每每放学回家,匆匆吃完午饭就上坡赶牛回栏。若恰好那天借回的书有些好看,常常便会忘记时间。直到夜色初起,虫鸣遍地,才会漫山遍野地寻找放出的耕牛,因此让牛祸害了不少庄稼,回家免不了一顿棍棒伺候。

年岁日久,这种一口气读书的习惯渐渐养成。记忆最深的是中学暑假时第一次阅读《平凡的世界》。三卷读完足足花了两天三夜,每晚几乎只休息三个小时,就连吃饭也手不释卷。

当我一口气读完荡气回肠的长卷,陷入孙家两兄弟和田氏姐妹的故事里难以自拔,特别是读到田晓霞鲜活的生命凋谢时,一个人在卧室里痛哭不已,那大哭的模样吓坏了父母,他们都以为我成了书呆子。

后来渐渐发现,一本书若断断续续读来,再次拿起时前面内容早已忘却,只好重头再来,读书少了一种酣畅淋漓之感。若因某本书有了一口气读完作者所有作品的冲动,更会收获一种难言的幸福。

2.尝试与作者对话

年幼时,祖父常教导孙辈“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孩提时代虽未悟其真谛,却也让我对书中文字有了敬畏,总会在阅读时认真看过每一个字方才罢休。

后来有了属于自己的书,阅读时便会拿起笔写下和作者的对话。

第一次读到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时,开篇之语让我顿觉有穿越千年相拥的错觉。他说,“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情感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人类苦难无可遏制的同情心。”

罗素之语,何尝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惊喜之余,提笔写下心底波澜,瞬时有了一种神秘的获得感。

大学时读卢梭的《忏悔录》,看到他直言不讳写下自己嫖妓的经历,内心的敬意在笔端流出,仿佛在时空的隧道里完成了一次致敬。

最近读到丁捷的《追问》,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将我引至主人公面前,情难自禁,隔着文字写下心中的慨叹和惋惜,写下命运的无常,人世间的风云变幻似乎就在短短几字之中。

3.记录与书有关的故事

我和书的故事常常会从一个小怪癖开始。翻开书,第一件事便是品味书香。每本书都有独一无二的味道,有舒适的清香,有淡淡的霉香,有浓浓的墨香,也有刺鼻的异香。闻的味道多了,便会爱上书的味道,开卷留香,让人神往。

读书伊始,我爱在扉页写下此书的由来,是友人赠送,是奖励所得,亦或是购于某无名小店,一次次偶然的邂逅汇集在书架中,连成一段最美好的回忆。

读书时,若某处叩开了回忆之门亦或让灵感突显,我则随手写下书里书外的故事,写下光怪陆离的人生。

记录的故事多了,不安分的脚总想去丈量作者曾经生活的土地。然后,一段新的故事又开始生发,去时行囊空空,归来书籍满满,人生进入了一场奇妙的轮回。这场轮回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

(转载请记得联系作者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绚丽八月,终要告别。好习惯越建越多,速读初显效果,一月读完36本,发现原来不是不会发生,而是愿不愿让它发生。...
    西岭雪2025阅读 37,390评论 60 269
  • 01 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发生很多故事。而有一种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甚至很多人都亲生经历过。这就是--传销。...
    西门吹饼阅读 320评论 5 3
  •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 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 用宽容去感触生命中的人和事, 用感恩去感激你身边的人。 这一生能力...
    有娜么点儿意思阅读 296评论 0 4
  • 有些人是隐形的,只有死亡后会留下一点能被看见的血。他们形成组织,破坏了整个社会,到处是废墟。 国家组成小组进行对抗...
    第九个宇宙阅读 1,0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