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之前还在校时,其实很不理解网上说的“事少,钱多,离家近”这样的找工作状态,毕竟那时候还觉得薪资是和能力相匹配的,如果说能力不足,那么是肯定对不起拿的高薪,毕竟会有一种羞愧感,然后刚毕业不能够贪图安逸的生活状态,会苦会累很正常,能够学到东西才是好的,虽然现在也是这样子认为的,但是毕业后找工作渐渐认清了一些现实。
我是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于一个不大被人听说的二本学校。去年大三的这个时候,会问一下熟悉的找工作的学长学姐怎么样了,还有就是是否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最后是毕业快乐,前程似锦一类的祝福语,本意是对他们的关心,但真的今年到了这个时间了,其实才明白那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压力。是的,因为在现在这个阶段还在找工作,自己从身心上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这阶段,我也反省过自己,为什么都在这个阶段了工作还没有着落呢?其实总结出来还是就那么有几点:
1.目标不明确:为一个工科女,从专业工作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不如男生方便,很多工作上存在一定的限制,往往就止步于限男性几个字,虽然偶尔自己会觉得能力并不属于男生,但有些差距也是不得不承认的。在这些前提下,比较会考虑工作的转型,但是具体从事哪方面,自己没有特别强烈的愿望,其实也是自己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或者说离职业规划的目标差距比较大,因此出现工作目标不明确的现象。
2.能力不足:虽然在学校里比较活跃,也许在学生群体里做过许多学生工作,但这毕竟和社会工作不同。面试时,经常会被问到,你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当你真正说出了学生工作经验时,HR就反馈说这与社会工作经验不同,存在很多差异。聊到最后,HR们大多的反应时,对不起,我们可能更倾向于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甚至有些会更苛刻一下,会进行批评和指责。曾经有人甚至被HR批评的一无是处,既然什么都不会,那就自己去学,干嘛还要出来找工作,简直是浪费时间。其实,这样的HR就显得稍微过分了些,毕竟找工作本来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有错是可以指出来或者选择不录用就好了没有必要进行语言攻击,大家平心静气地交流难道不好吗。其实很多向我一样的应届毕业生想得更多的是,即使是有经验的老员工也是从新人一步一步起来的,如果真的大家都不愿意接受新人,那么老人又是从哪里出来的呢,以为我们缺少的是机会,但更多其实可能缺少的是准备。从另一个角度上分析,站在公司的立场上看也没错,毕竟大家都是为了挣钱,当然得争取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择优录取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最后就是角度不同,分析不同,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好好准备,努力充实和提高自己罢。
3.学历不匹配:很多时候简历止步于量力而行几个字。承认学历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关系,但那并不是绝对的,现在双一流大学也是一个高门槛。从人才发展战略上来说,双一流的大学毕业生见过的东西,思维方式,学习能力或许比普通本科强,毕竟接受的教育不一样,本来取得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一些公司的硬性要求和条件就已经淘汰了很多人,这使得就业范围变窄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我们的自信心。所以还是怪我们当初不努力,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毕竟学习是一个永不间断的过程,活到老要学习到老,时刻准备着才可以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
这些天来,自己还处于奔波于找工作的一种状态,有时候,自己甚至觉得究竟是不是自己太挑剔。不想进工厂做流水线工作,其实并不是自己看不起这份工作,只是因为工厂流水线其实对学历并没有什么要求,如果大学毕竟又从流水线开始做,自己会觉得浪费了这几年的时间,所以就算是为了自己的这几年青春吧,更多地是想往企业方向发展。不想做销售,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并不如销售人员那样好的口才,虽然能力是不断锻炼出来的,但是要让我去推销自己都没用过或者是不了解的东西给大众,自己心里是不能接受的。既然没有接触过,自己都不怎么相信,那怎么去让别人相信呢,所以很多东西不能够接受只是因为求得自己的心安理得吧。最近面试过几个工作,发现面试的时候,工作内容更多地地定义为销售或者其他,往往都是和网上内容不同的,所以在面试时一定要仔细分辨,双向选择。还有就是面试完发现就是一些培训机构吧,也不是说它们不好,就是打着招聘的牌子去进行招生宣传,所以具体怎么选择还是要看个人的职业发展与规划了,毕竟有利有弊,还是在于个人选择了。
近期还要继续找工作,虽然家人都不说,但我知道他们一定会很着急和担心。这个阶段有一点烦躁,但还是要调整好心态继续向前。当我的能力配不上我的野心时,那就继续学习吧,我想踏踏实实工作,从从容容生活,不忘最新的心态,至少求得自己的心安理得。应届毕业生小伙伴们,加油,愿你成功,愿你成就更好的自己。
备注:以上内容不带有任何批评和指责,纯属个人观点,算是找工作中的一些经历吧。第一次写简书,如有不妥,还请大家包涵,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