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念内涵包括:新教育,心教育,行教育,幸教育,星教育,信教育。
新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旧教育而言的“新的教育”。旨在对现实的教育进行反思、批判和重构: 一是新教育并不是历史上新教育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教育实验和教育革新运动,是在建立中华文化基础上的新的教育。二是创新改革与革新意义上的新。用具有新教育鲜明特征的理念、课程、教材和方法,培养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心教育,是相对于以分数为主要导向的应试教育而言的“心灵的教育”。新教育提倡完整的教育,是身、心、灵统一的完整的教育。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行教育,主张建设与行动的“行动教育”。旗帜鲜明地提出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的口号,把行动哲学和田野精神作为自己的重要追求。
幸教育,相对于当下的教育缺乏幸福、快乐而提出的“幸福的教育”。以有效教学为基础,以挖掘知识魅力为核心,以追求知识、生活、生命共鸣为最高境界的理想课堂,力求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求知的愉悦和幸福。新教育认为,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要努力的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星教育,一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星”。杨东平教授评论新教育:“放眼世界,古往今来,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和教育创新,从不是来自政府规划或批准,而是来自薪火相传的教育家的理想,来自实际的社会需求,来自生生不息的草根力量。二是明星的“星”。新教育就是民间教育的新工厂,全力打造有教育梦想并一心逐梦的草根明星。他的能量就在于汇集民间教育的力量,发现一线教育的奇迹。孩子、老师、父母,大家携手同行,彼此温暖,一路坚持,永不言败,让每个平凡的人在新教育的天空下绽放光芒。
信教育,这里的“信”是信心,是信任,更是信念,新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之一就是“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使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这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观点。一致认为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给他们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给他们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