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决定和结果必须分开来看,而且要重决定、轻结果。就如同打扑克一样,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可能是错误的,但太纠结于结果,只会影响自己一次次的判断。
今天是小故事大道理,希望你有收获。
另外,文末有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349字】,请注意查收。
- 01-
第四次跆拳道考试结束了,壮壮再一次没有拿到奖杯——每次考级结束,道馆都会从120余名学员中,挑出三个,进行嘉奖。
像上次那样,壮壮又一次表达了自己的渴望:爸爸,我也想拿一个奖杯。
这次的考级,我比孩子都紧张,手心、脚心都在不停的流汗,而且感觉前所未有的心慌。
也许,我看到了孩子拿到奖杯的希望:在同一带别里,他出乎意料的好,而考试中的表现也不错。
不过,我坦然接受,孩子拿不到奖杯的结果。
毕竟,从其它道馆来参加考试的一批学员,实力远超于他们。
孩子有些失望。
而我更失望……
其它道馆的孩子,无论从平时练习的频次,动作、力度、柔韧,等,各个方面看,都要比本道馆的孩子强,但却没有一个孩子拿到奖杯。
考级结束后,我无奈的点燃了一支烟。
心里不断的冒出一个词儿——劣币驱逐良币。
“这样的判定,如何服众,又如何让其他的家长平衡,这不是在做错误的引导嘛!”
掐灭烟头,约束着内心的不瞒。
我和孩子妈妈,如约来到附近的商场,玩着孩子期盼已久的电动。
孩子早已淡定,而我依然感觉从未有过的不爽!
考级后,两三天内,一想起这事儿,我仍然愤愤不平。
“真不公平,这不是儿戏吗,也太随意了吧?难道这事儿也有黑幕?”
我发现,自己对道馆产生了敌意,并且蔓延到教练的身上。
- 02-
直到,我听到了这么一个故事:你是更注重选择呢,还是结果呢?
假设,有人要和你玩一个游戏,猜硬币的正反面,你猜对了给你两美元,猜错了你给对方一美元。
如果,硬币没有做手脚,你肯定会玩的,因为抛硬币正反面的概率是一样,这样你一定能赢。
但,如果你猜了十次都输了,那你会不会觉得,一开始就是个糟糕的决定呢?很多人会,甚至会后悔。
这种情况,就是把最终的结果,和一开始的判断联系的过于紧密,用结果反推判断。
用很小的样本量,来置疑当初的决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思维陷阱。
这个道理用到跆拳道的练习中,是这样的:如果,你认定自己的努力,会被这样轻易的否定掉,那么你就会怠慢自己的练习,但最终伤害的却是自己。
也就是说,你在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而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他虽然很在乎奖杯,但他更在乎,今天有没有做好太极四章的动作。
把选择和结果混在一起的事情,生活中常常发生。
工作后,很多行业仍然要参加各种考试。
比如各种注册类考试,而所有的考试,都是工作之后的额外付出。
面对这类考试,有些人随波逐流,每年都参加,但就是不愿意过多的投入,他们有着统一的特征:反正我投入的少,没过也不亏;总比xxx强,花了那么多时间,照样没过,真是太可惜了。
有些人却会非常的投入,心甘情愿的付出,即便偶有失败,但这样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收获。
总的来说,在良好心态的学习下,耗费的时间最好,考取的证书也最多。
这些人有着共同的特点:看重结果,但更要对得起自己的选择。
一件事情的不公平,就会引发我们对整个事态的全面否定;
一次事件的打击,就会让自己无法看到更遥远的未来;
一个人的一次错误,就会让我们对他耿耿于怀。
生活中存在太多这样的事情,而孩子让我明白:想的太多,只会限制自己的思维;简单活着,潜力无限。
#心理学知识67#
思维02│为什么要讲感受:将感受就是碰触你的心,只有讲感受你才能触碰到对方的心,如果讲道理很难起到这样的作用。心理学认为心灵过程有三个:身体过程、情绪过程(用)和思维过程,这三个过程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用身体、情绪和文字感知事物。但这种对事物感知的方式会越来越弱,越不全面。在不断的写作中总是有这个体会,发现文字的表达常常是无力的,反而是用情绪、用身体去感受更有全面的体会当时的情景。
心理学故事:海伦凯勒被评为20世界美国是大英雄人物,她出生19个月后因病成为盲聋人,在她6岁时,家庭教师苏利文的到来彻底的改变了她的命运,他学习字就是通过一种感受,比如,在学习水和水杯时,她总是将两者混淆,最后老师将她带到水边,让她切实的感受到水的存在。“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