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是像物理、化学等学科那样必须遵循科学的标准,有方法可以验证其理论,可被重复验证,并且可以接受公开的检验。
2、心理学分支无法高度整合的理由:心理学家认为,现在的整合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有一天实现,其过程也会极其困难,而且也不是在内容的维度去整合,而是从研究方法上。
3、心理学的首要特征是:它是有关行为的、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请牢记这一点。)
4、科学主要有三个重要特征:(1)应用系统的实证主义。(2)公共性的、可检验的知识:可重复性和同行评审,其中,同行评审却是一个最低标准。(3)实证可解的问题:科学家对于可检验理论的研究。
5、什么是可证伪性
(1)可证伪性标准是科学理论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它表示科学理论必须有验证其真伪的方法。
(2)我们不仅要关注被证实的数量,还要关注验证的质量,证实精确的理论与笼统的理论很明显前者质量更高。
6、不可证伪的理论的危害
(1)比如精神分析法,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都是在事后对事情作出解释,只是制造了一种理解的幻觉,它从来不做事前预测。
(2)不可证伪的理论最严重的危害就在于阻止科学的进步。
7、可证伪性的意义
(1)对于科学家来说, 它可以让科学家们着眼于排除不正确的假设,而不是致力于研究出完美的理论。
(2)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可证伪性这一原则,当我们的信仰与观察到的事实相冲突时,最好是调整信念,而不是否认事实,这样我们将面临更少的个人和社会问题。
(3)当我们打算用一个新理论代替旧理论的时候,并不代表之前建立的旧理论能够扔到一边,相反,新理论必须要能解释旧理论能解释的事实,同时还能解释旧理论不能解释的东西,否则它没有进步可言了。
(4)人们相信伪科学,是因为人们并不能忍受未知,但这些神秘理论恰好可以“填补”这些空缺,给人以安全感。
8、对于心理学和其他科学,宗旨是拒绝向人类隐瞒真相。
9、本质主义和操作主义
(1)本质主义关注的是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
(2)操作主义关注的是实证可解的问题,它认为,科学理论里的概念必须立足于可观测事件,或与可观测事件相关联,而这些可观测事件是可以被测量的。
(3)操作主义具备两个要点:信度和效度
①信度类似于“可重复性”,也就是多次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称其为“信度”。
②效度,顾名思义,就是有效性
(4)科学概念的演进,并不是像本质主义一样针对文字的争论,而是在实践中进步。
10、个案研究和见证作为评估心理学理论和治疗的证据是毫无价值的。
11、安慰剂效应
(1)它通常用于医学方面,是指仅仅暗示人们正在接受某种治疗,就足以使人感觉病情好转。
(2)我们也要防止它的负向应用。有些人会通过安慰剂效应诱发或强化“病人”的疾病。
12、鲜活性问题
(1)个案除了受安慰剂效应的影响外,还会受到“鲜活性效应”的影响,它指的是当面临问题解决或决策情境的时候,人们倾向于利用“最鲜活”的记忆中来做决策。
(2)容易被鲜活性效应影响的主要原因:这些个案都相当生动,它不仅发生在你决策的最后阶段,而且很可能来自某人生动形象的描述。
13、巴纳姆效应
(1)即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但大众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14、偏相关分析是控制变量的一种,是指当两个变量同时与第三个变量相关时,将第三个变量的影响剔除,只分析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实验中,要控制多余的变量,每次只检验单一的变量对另一个因素的影响。比如,控制温度、水、土壤的条件保持一致,来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5、“选择性偏差”,指的是特定主体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当不同生理、行为、心理特点的人们选择不同类型的环境时,就有可能出现选择性偏差。比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空气质量最好,但是这个州的呼吸道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却是最高的,因为患病的人会选择搬到这里来生活,大多也在这里死去。
16、实验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分离变量,而科学思维基于的理念则是比较、控制和操纵。
17、随机分配与操纵共同定义了真实验
(1)在随机分配中,被试不能决定自己进入哪种实验条件,而是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或控制组中,以保证每个被试有同样的几率被分配到其中一个组。
(2)“重复实验”,即在各种环境下重复一个实验,看能否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也可以消除部分系统误差。
(3)实验的必要性也在于人类的直觉并不那么靠谱的
18、控制组在科学实验中很重要。控制组虽然常常被大众和媒体忽略,但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种重要的比较性信息。
19、我们把主要目的是为验证理论的研究称为“基础研究”,把目的是为应用于现实生活的研究称为“应用研究”。
20、“关联性原则”的意思是,一个新的科学理论必须与先前已确立的实证事实建立关联,新的理论不仅要能解释新的事实,还要兼容旧的事实,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理论进步。
21、很多科学领域的进步并不是靠某一个重大突破,而是由一系列构不成重大影响的理论奠基的。
22、聚合性证据,也就是说,一个理论的来源常常是那些原本缺乏共同主题的知识积累聚合而成的。通俗的说,就是一个理论的形成是要考虑到各种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3、公众对聚合性证据原则并不了解,认为只要理论有一点不完美,整个理论就不可信。
24、聚合性证据原则让我们看到:在评估心理学的实证证据时,要追求“科学共识”,而不是“重大突破”。
25、“交互作用”这个重要概念,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因素可能会由于其他因素的出现而产生不同的效应,也就是说,某些因素之间会存在依赖关系,因此它们产生的效果也可能会叠加。
26、人们习惯性地用“零和”的态度,即当所有的原因相互竞争时,强调一个的必要性会降低另一个的重要性。比如:
(1)对学习障碍的研究,一度被认为只与脑部病变有关,但后面发现,它与在早期学校教育中缺乏指导性经验同样有关,它是生理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2)对于抑郁症的研究,也曾经被认为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但最后发现是由基因和环境风险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药物加心理疗法能产生最佳的治疗效果。
27、概率推理的基本原则:一个具体事件的信息往往可以完全击败较为抽象的概念信息。
(1)忽视基础概率
(2)样本越小,产生极端值的可能性就越大。
(3)赌徒谬误:指的是倾向于将过去事件和未来事件相关联,这就是赌徒谬误。比如,抛硬币,前6次都是正面,下一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反面,但事实上,下一次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都是50%。
28、试图解释偶然性事件的倾向——错觉相关
(1):“大脑可以被描述为一个‘无由来的关联性器官’——贪得无厌的意义制造者。”
(2)错觉相关:我们会错误地放大那些随机发生的事件,特别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比如误了车而偶遇了老同学;一个人在餐厅吃饭遇到前任等。
29、“控制错觉”,即人们会倾向于相信个人能力可以影响偶然事件的结果。比如,在一个实验中,参与者会倾向于推测实验的规律,并认为自己掌握了实验的规律,然而,他们按照自己推测的规律而做的选择,最终的结果却没有局外人按照原始规则操作来的好。
30、当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发表研究成果时,心理学的贡献往往会被其他学科所掩盖。
31、抵制科学心理学的原因,简单地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益冲突。
32、人们相信这些伪科学的另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人们更愿意相信世界是他们所期望的样子,而非其真实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