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穷人几乎没有获取贷款的渠道,也没有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他们不是应该尽量储蓄更多的钱吗?储蓄可以使他们在遭遇灾年或疾病时有所保障,还可以使他们做点儿自己的生意。
在这一点上,一个常见的反应就是,“穷人怎么存钱?他们没有钱啊!”但这仅仅是一个表面意义:穷人应该存钱,因为他们同所有人一样,都有一个现在和一个将来。他们今天只有一点儿钱,除非他们晚上能捡个装满现金的袋子,否则明天可能仍然只有一点儿钱。的确,他们应比富人有更多的存钱的理由。如果他们存了一定的钱,将就能躲过一场“灾难”,一场由收入风险所带来的“灾难”。
维多利亚时代的人认为,这本来就是穷人的状态——耐心不够、不会未雨绸缪。因此,他们相信,避免穷人陷入懒惰生活的唯一方法就是,如果他们偏离正轨,就以极度贫苦的生活来吓唬他们。所以,他们有噩梦般的救济院,还有查尔斯*狄更斯笔下的欠债者监狱。
有观点认为,穷人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群体,天生就目光短浅,所以才会贫穷。这种观点一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延续多年。今天,在小额信贷机构的批评者当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一相同点,他们指责小额信贷机构助长了穷人的浪费之风。诺贝尔奖得主、“现代经济学之父”加里*贝克曾在一家报纸上称,拥有财富可以激励人们投入时间,变得更有耐心。其言外之意就是,贫穷会永久性地腐蚀人的耐心。
有些人即使能够获得良好的存钱机会,也仍然存不住钱。这说明,存钱的障碍并非全都来自外部压力,部分原因还在于人类的心理因素。
人脑会以不同的方式对现在和未来进行处理。本质上,我们似乎可以预见自己将来的行动,但这常常与我们今天的行为方式不一致。这种“时间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我们在花钱的同时,也在计划着将来省钱。换句话说,我们希望“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有耐心。
“时间矛盾”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就是,买下我们今天想要的东西,但计划着明天将钱花在一些更合理的地方。换句话说,我们想象着会在将来购买的东西,并不总是我们今天已经买下的东西。
“时间矛盾”即当前的我们是冲动的,很大程度上由感性和即时欲望支配,花一点时间或放弃一点点舒适感,所经历的这些,较之在没有迫切感的情况下,当前的这种感觉更令人不愉快。然而当我们为将来计划需要付出行动时,那种渴望的快感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意识到问题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些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这可能仅仅意味着,我们能够预见自己会在哪些方面遭遇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