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有点多,但并不难理解,多引入了几个名词而已。
B/S表的变化
B/S貸借対照表会随着每次的交易行为产生变化,但T表左右两边一直是保持平衡,所以只有3种情况,
1)T表左侧资产部分一增一减,比如购入不动产,则现金减少,而建物增加
2)T表左侧与右侧均增加,如得到注资,则左侧的现金与右侧的资本均增加,或是向银行贷款,则左侧的现金与右侧的负债均增加。
3)T表左而与右侧均在减少,如向员工支付薪水,则左侧的现金与右侧的资本均减少。
或者可以理解为,一次交易一定会带来2个细分项的变化,即交易的2面性。
没有必要每一笔交易都重新作一张B/S表,一般只在会计期间作成。
关于会计期间分为以下几个:
当期:当前的会计期间
前期:前一个会计期间
翌期:后一个会计期间
期首:会计期的开始
期末:会计期的结束
期中:会计期开始与结束之间的时期
但是如果一次会计期间(假设为1年)只计算一次,那中间产生的流水如何记录呢?就需要记帐,并且使用T表的简化版,称为仕訳。
每次的交易变动用仕訳表示,因为每次只产生两个细分项的变动,所以只用一行就可以,左边为借方,右边为贷方。
这里采用的记帐规则是,数字均记为正数,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如上图中的注资500,则现金增加,相应的资本金也增加。如果是从银行借了300,则现金增加300,相应的负债(借入金)也增加300.不需要在前面加正负号。
但是用一行一行的方式来记帐,还是不够清楚,因为每次变动的2个细分项可能不同,所以为了归类整理,需要按细分项记录,于是就产生了勘定。
这样的话,T表左侧现金增加的同时,资本金必定是右侧增加,左右平衡。
最后在期末结算的时候,求本期纯利润时,公式为:
当期末の繰越利益剰余金 - 当期首の繰越利益剰余金 = 当期純利益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结果同样是纯利为500万,但营业额800万,净赚500万,与营业额是1个亿,净赚500万,对应的CEO的经营水平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只看利润单单这一个数字,我们无法评估公司的运营好坏,也无法搞清楚,这个利润是从何处产生的,因此需要使用另一张表,即P/L損益計算書。
損益計算書
P/L表只有2项,一项是费用,一项是收益。
费用下的细分项为仕入(进货费用)、給料(发工资),水道光熱費(水电气费用)等,收益下的细分项为売上(销售额)、受取手数料(作为交易中间商获得的手续费)、受取利息(贷款产生的利息)等。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如果大家平时有使用记账软件的话,那么理发,买菜,社交,学习费用,考试费用,维修费用等,都属于费用这一大类,而工资,股市分红,稿费,奖金都属于收益这一大类。
損益計算書是繰越利益剰余金的明细表,即分析利润来源的表格。费用表示的是利润减少的原因,而收益表示是利润增加的原因。
因为P/L表体现的是一段时间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利润的变动,所以它需要标明对应的会计期间。比如按月计算。
这里还有一个公式,
収益の金額 - 費用の金額 = 当期純利益
最后说一个B/S与P/L的关系。
前期B/Sの繰越利益剰余金 + P/Lの当期純利益 = 当期B/Sの繰越利益剰余金
即前期的余额+本期产生的利润,等于本期的余额。
以上,明天看第3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