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我开始了专业技能考试的复习。这是我第四次备考,在这个考试上,我的以往“战绩和战况”如下所述。
第一次,虽对考试难度有所耳闻(通过率百分之三到五),我并没太当回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居然通过了三门(考试考四门,两年一个考试周期),我没通过的那门是案例,是四门课中最难的一门,全部为论述和计算题,考试时间相当紧张。
第一年没怎么努力就通过了三门,这种意外的幸运导致我开始轻敌,没有深入分析案例考试失利背后的真正原因。由于案例是其他三门课的具体应用,其他三门课的内容也需要深入复习的。但是当时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案例的复习,在其他三门课程的学习上也出现了极大的惰性,没有进行系统的复习,而是草草看两眼了事。结果可想而知,没有通过,这样一来,前一年的考试成绩全部作废。
真是当头棒喝!
我开始反思整个复习过程,然后对复习计划进行优化调整,最后形成一套更为合理的复习计划,然后开始备战第三年对考试,第三次备考期间我的心态有所变化,开始重视考试,按部就班地执行复习计划,考试前,自认为复习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应付考试肯定够了。前三门考下来,一切都很顺利,提前交卷,经过估分能够保证高分。到了最后一门案例考试的时候,题量很大,且陌生,脑子里很多论七八糟的想法,都是模糊的思维片段,没有完整的解题思路。我像完成任务似的答完了考试,只有我和阅卷老师知道我都胡诌八扯了一些什么内容,我的心情糟透了,心里明白,一年的努力又付之东流了。考完出来,我放声痛哭,近在眼前的胜利又一次化为乌有了,而我的非理性又一次侵占了我,我决定不再参加考试了,认定这一行不是我的菜,我辞职了。
后来的半年,我开始寻找方向,我跟着李笑来老师在得到上学习了半年时间,收获很大。我开始明白,李笑来老师一直以来强调的至少在某个领域做到优秀的重大意义,不管是哪个行业,想要做到优秀,遇到的麻烦和问题都是一样多的,只有解决了这些麻烦和问题才能完成自我成长。而所有的失败,是因为方法论的不正确导致的。
我不想再逃避和隐藏自身存在的问题了,要想成长,就要敢于直面失败的真正原因。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足够的重复,最终那些解题思路和方法没有变成下意识的思维模式。另外,一直以来我在刻意回避那些难点,不断地刻意练习那些简单的的知识,在感觉很努力的幻觉中自嗨,但那只是感觉很努力而已,是思维惰性,只是感觉。感觉就是直觉,而人的直觉常常是靠不住的,常常具有欺骗性。
最近,听了李笑来老师关于执行力的讲座,让我发现了自己身上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追求完美。我发现,我是个脆弱而不现实的完美主义者。所有的人和事情都是不完美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没有领悟到这一点。改变自己,你不可能一下子改头换面,也不可能变成完美的人。从始至终,我们只能在不完美的状态下执拗的走下去。我们着手改变,应该一次搞定一个方面,然后再搞定下一个......更重要的是,清楚这个真相,我们会变得更坚强,更有耐心,当然也就变的更有执行力。
一周前,我开始制定今年考试的复习计划,这半年来从笑来老师那里学到了各种锦囊妙计,我把这些应用到了复习计划的制定中,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提升了一大截。
首先,我开始直面上次惨淡的考试,回忆并还原上次考案例考试时的情形。首先,时间很紧张,我居然忘记了这一点,这是不现实的表现,其次,答题的时候脑子里想法很多,但没有一条完整的思路,各种概念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能够百分百确定的内容很少。
失败的重大意义在于避开那些导致失败的雷区。反思上次考试之后,我得到了两个教训,第一、脑子中没有足够多的清晰的概念和概念的关联,第二、重复次数不够,没有形成不经思考就能运行的大脑思维条件反射。
我开始制定复习计划。首先,付费就是捡便宜,案例书中的内容纷繁复杂靠自己的归纳总结耗时费力,效果也不一定好,咨询了解几番之后,我报了某知名培训机构的VIP案例培训班,一共四轮,一直到考试冲刺。其次,我开始摈弃一次做到完美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我先制定了三天的学习计划,然后每天学习完之后复盘当天的学习效果,并反思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再调整复习策略,至于难点我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离考试还有三个月时间,我不断地根据自己的具体进步情况查缺补漏,调整自己的复习战略,相信积累的力量,不断地执行,只要重复次数足够多,就会形成那种不经思考的大脑思维条件反射。
每天学习之前我会跑十五分钟,用身体的活动激活大脑,在学习的过程中手机保持关闭状态,专心致志学习,并时刻注意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很努力,还是感觉很努力而已,听课过程中我也学着揣摩出题老师的出题思路,让我受益匪浅。
当我做到这一步的时候,考试的结果已经变得不太重要了,我确实感受到了自己的蜕变和成长。按照正确的方法不断地重复,不断地自我调整和优化,我想结果必然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