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方法是,停止空想,去干件大事。
我十四岁的时候对自己的认知是个文艺青年,既然是文青,就必须干点文青该干的事,听的歌不能是华语的,必须是欧美的,悠闲不能玩游戏,必须看书,爱好不能打篮球,必须弹吉他。
为此,我还专门利用课余时间写了部长篇小说,写完之后觉得自己特别牛逼,放眼四周,能写出长篇小说的应该只此一人,优越感油然而生。而至于文青其他该干的事如去西藏弹吉他则因为经费问题暂且搁置。
不知道搁置了多久,终于买了一把吉他,还买了一本自学教材开始练习,练到手指生疼都弹不好一首入门曲令我顿感幻灭,这时候我才明白,一个文青可能并不是我想象的那般浪漫惬意,相反,需要付出许多苦工与汗水。
又过了许久,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位出版社编辑,当我把自己得意的文章给他过目时,他却直言不讳地指出我的文章离发表水平差之千里,并建议我这两年不要写任何东西,专心阅读,读经典,读哲学,读各种严肃书籍,以磨练文笔。
我在这两件事情上的失败使我大受打击,但也使我明白,我认为自己是个文青,其实只是自己的一相情愿而已,我有什么依据吗?没有,仅仅因为我觉得做文青很酷很有型就对自己说我就是个文青,天生如此。但对于与这个身份相应的种种义务和能力,我不仅不具备,甚至不去承担。
我之所以花如此大篇幅讲了自己年轻的糗事,是为了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一个道理,很多你坚信不疑的,其实不过是你的一相情愿,你以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是明星,但做明星所需要付出的苦练,睡眠不足,失去隐私其实你全都过滤掉了,你之所以想当明星,不过是图光鲜的外表而已。同样,你以为自己可以当作家,却自动过滤了巨大阅读量与创作艰辛,仅仅是觉得这份工作轻松自由。你以为你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你离那种人还很远,仅仅是在空想。
那么既然不是我所以我的那种人,那我又属于哪种?最好的检验办法是,干一件大事。这里所指的大事当然不可能让你去拯救世界,而是你能力范围之内最大的突破,比如你成日空想,对目前的学业厌倦,那么就停止空想,去打分工,利用存下的钱作为你一直想做的事的经费。比如想当个摄影师,就去买架专业相机自学摄影,想当演员,就去报考北影,想当歌手,就去报真正的声乐培训班。
只有干了这些大事,你才能认清哪些是你一相情愿的空想哪些是你性格中真正具备的潜质。而不是一直沉浸在空想中,注意,停止空想,走出来吧。只有真正尝试去做一回你所以为的那种人,才能知道现实离你的空想多远,而你真正属于的又是哪种人。我相信除了少部分人以外,得到的答案大部分跟我是相似的,那就是我从来都不是我所以为的那个人,我只是个连眼前的工作学习如此简单的事都做不好的废物,借由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来逃避,自我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