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政治家、军事统帅。
他以其智勇、果断和才华,成功地统一了江东,建立了东吴,并在政治和军事上对抗曹魏与刘备的势力。
01、自幼聪慧,习文练武
孙权182年出生于下邳,时孙坚的第二子。孙权出生时,父亲孙坚正担任下邳县县丞之职。
192年,孙坚因奉袁术之命征讨荆州刺史刘表,不幸战死。孙权幼年丧父,由其母吴夫人抚养教育。
孙权从小聪明伶俐,喜欢读书,也喜欢练武。孙权跟着他哥哥孙策学习武艺,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武将。
02、性度弘朗, 被举荐
孙权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崇尚侠义,喜欢蓄养贤才,因此渐与父兄齐名。
他常跟随在孙策左右并参与内部事务的决策,其才能令孙策都自叹不如。
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此时,孙权与胡综、朱然在吴郡读书。
196年,在孙策收得丹阳、吴、会稽三郡之后,十五岁的孙权被任命为阳羡县长,吴郡太守朱治察举他为孝廉,扬州刺史严象举其为茂才。
03、坐领江东,平定外忧内患
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而去世,临终前,她把自己的官印和系印的丝带交给孙权,命孙权接替其位。
他叫孙权在国家的内部事务上,多问问张昭,外部事务上,多问问周瑜。
孙权当年虚岁十九岁,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
孙策刚刚统一江东没有多久,地方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
庐江太守李术更是公开反叛,在孙氏宗亲内,庐陵太守孙辅暗通曹操,孙暠企图夺权。
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杀害,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
张昭、周瑜等认定可以与孙权共成大业,他们率群僚辅佐他。孙权任命孙权张昭为文臣领袖,周瑜为武将之魁。
孙权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以兄礼事周瑜,又以程普、吕范等为腹心将帅。
孙权先率军消灭李术,得其部众三万余人;阻止宗室动乱;又灭山越六千,收编万余。
他又广招贤才,聘求名士,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宾旅寄寓之士之心,稳定了江南局势。
04、西征黄祖 ,得荆州
公元208年,孙权的大将甘宁献计说:荆州交通方便,是极其重要的地区,我们不取,曹操就取,要取荆州,先得打败荆州大将黄祖。
这年春天,孙权亲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西征黄祖。黄祖命令将士把一队大战舰横在水上,用粗大的棕榈绳系牢,阻挡江东水军。
江东水军一到,黄祖的大战舰上弓箭齐发,阻住了孙权的水军。江东水军组成一百人敢死队,身披两层铠甲,乘战船一直冲到大战舰旁。
他们手持大刀,砍断绳索,江东水军乘势冲上前去。黄祖急忙迎战,孙权的部队杀败黄祖的水军,最后追上黄祖,把他杀了。
05、赤壁大战,大败曹操
208年,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之地。
孙氏阵营内部分化为主战和主降两派,主战派以鲁肃、周瑜为代表,主降派以张昭为代表。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
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谋士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孙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出兵的种种弊端,开战有望获胜。
孙权果断决定,他夏季决心与曹操决一死战 拔出刀砍在桌案上说,谁再说投降曹操,定斩不饶。
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刘备合兵,和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之谋,以五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军。
战后,刘备、周瑜等又追击至南郡,曹操只好撤回北方,留曹仁、徐晃在江陵,派乐进镇守襄阳。
此时,甘宁在夷陵被曹仁包围,周瑜采纳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抵御曹仁,以一半兵力驰救甘宁,获胜而返。
06、劝吕蒙读书,刮目相看
赤壁大战,吕蒙因勇猛过人,战功显著,晋升为偏将军。吕蒙接替了鲁肃的职位以后,率军驻扎在陆口。
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只是要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认为读书非常有益。”于是吕蒙便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鲁肃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吕蒙了!”
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07、濡须之战,以少胜多
公元211年,孙权把都城从京口西迁到秣陵,筑石头城,改名建业。又修筑濡须坞以防曹操南侵。
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领着大军南下而出濡须,号称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
孙权以甘宁领兵三千为前部督,自率七万主力进驻濡须,孙权方的将领周泰也率领军队前来抵挡曹军。
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为此特赐米酒。甘宁选手下精锐一百多人共食。甘宁用银碗斟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斟给他手下都督。
至二更时,甘宁率其裹甲衔枚,潜至曹操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曹营,斩得数十首级。
魏军极度恐慌,误以为东吴大军来袭而起身备战,纷纷举起火把、擂鼓呐喊。等到曹兵反应过来时,甘宁已经撤退,回到了东吴军营。
曹操水军出濡须,作油船,企图夜渡洲上。孙权派遣董袭等水军将领去权前往围取曹操水军,俘获曹操水军三千馀人。
曹操水军的沉没溺亡者亦有数千人之多。 此战,孙权水军大胜,于是曹操水军坚守水寨不出。
看到曹军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着晨雾,乘轻舟去曹营前观察,舟行至五六里接近曹营。
孙权命军士擂鼓奏乐,曹操见吴军整肃威武,随后下令弓弩齐发,不让吴船靠近。
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孙权令掉转船头,使另一面受箭,船慢慢平衡过来,这才安全返航。
曹操见到孙权的船队军武整齐,便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双方相持了一个月,这时,春雨绵绵,孙权见曹操还没有撤退的心给曹操写信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又在信中附上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看了这封信,又看了看孙权非常整齐肃穆的部队以后,就对手下诸位将领说:“孙权不欺孤也。”便主动通知部下要求撤军。
08、喜爱狩猎,射虎
孙权喜爱狩猎,常常骑马射虎,早出晚归。公元218年10月,孙权亲自骑着马去庱亭这个地方射虎。
他所骑乘的马被老虎抓伤,孙权用戈攻击老虎,才把老虎抓获了。 孙权每次打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
重臣张昭曾劝谏道:“为人君者,应该能驾驭英雄,驱使群贤,岂能驰逐于原野,骁勇于猛兽?一旦有个好歹,不怕被天下耻笑?”
孙权道歉道:“年少虑事不远,此事有愧于您。”但始终不能停止,于是做射虎车,车中不遮盖,自己在里面射虎。
09、夺荆州,杀关羽,同时降曹操
219年,曹魏诸州皆抽调兵力赴扬州屯驻。关羽趁襄樊空虚之际,发动襄樊之战。
孙权想趁这个机会偷袭荆州,他让吕蒙称病,派了一个年轻的陆逊去接替吕蒙。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樊城。关羽也就放了心,遂抽调兵力去增樊城之围,不再以后方为虑。
吕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袭取刘备统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关羽败走麦城,将军潘璋、朱然也擒杀关羽。
对抗关羽期间,孙权与曹操紧密合作,曹操上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
孙权派校尉梁寓向朝廷进贡,又将原先俘虏的朱光等人送归北方,作出示好举动 ,关羽被擒杀后,他又将首级传于曹操。
10、真诚收降潘濬
孙权攻下荆州后,荆州众将纷纷归附,只有潘濬称疾不见。孙权派人抬床将他接来。潘濬还是掩面于床,不肯起来,悲哭哽咽而不能自止。
孙权叫着他的字说:“承明啊,过去的丁父是鄀的俘虏,楚武王任用为将帅。彭仲爽是申的俘虏,楚文王以之为令尹。
二人都是你们楚地的贤人,虽为俘虏仍受提拔。你不肯投降,难道是认为我与古人有异吗?”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巾擦干他的泪水。
潘濬打动于是下地拜谢。孙权任用他为治中,对关于荆州的事务一并向他咨询。
11、向曹丕称臣,大败刘备
公元221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刘备不许。
孙权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
同时他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并将降将于禁等送回北方。
公元222年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蜀军在巫峡、建平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
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没有分兵援助。
六月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刘备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
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
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近万之众。
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逃回白帝城。
12、重用陆逊,大败曹休
公元228年夏天,吴国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
曹休中计,率军10万向皖,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孙权率军进驻皖口,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曹休于石亭境。
陆逊等三路吴军同时向曹休的军队冲杀、冲击曹休埋伏的部队,乘势把他们赶走了。
吴军在后追杀,直抵夹石,斩杀、生擒一万余人,缴获牛马驴骡车辆上万,以及几乎全部的军资器械。
13、善待下属,让朱恒摸须
孙权刚刚从哥哥手中接过东吴基业的时候,朱桓就开始效力于孙权,被孙权任命为了余姚长。
朱桓在任上的时候,如有遇到疾病瘟疫,以及粮食减产之年,朱桓都会派遣部下前去为这些人治病,给他们送去粥食,因此百姓都很爱戴朱桓。
后来朱恒为孙权东讨西征,立下汗马功劳,越来朱桓出征时,孙权亲自为他送行。
朱桓忽然端起酒杯说:“上天授予陛下圣人的容貌,应当君临四海,委任重臣,来清除叛逆。
如今臣就要离开陛下远去了,要是能摸一摸陛下的胡须,臣死而无憾了。”孙权闻言微微地倚着案几,把脑袋伸了出去。
朱桓上前捋须,感叹道:“今天总算可说是捋到虎须了!”孙权大笑。此外,孙权也曾逗弄费祎、诸葛瑾、诸葛恪等人。
14、武昌登基,节俭治国
229年5月23日,孙权于武昌登基称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
六月,孙权与前来祝贺其称帝的蜀汉使者陈震商议平分天下,并制定盟书。
九月,孙权下诏迁都建业,并命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董督军国事务,驻守武昌。
孙权为人节俭,不立皇后,公主无封邑。后宫嫔妃、宫女、织室奴婢加在一起不足百人。
虽然称帝迁都建业,不建新宫殿,因陋就简沿用旧将军府寺为宫,至247年腐朽损坏后仍仅以武昌宫加以重建。
15、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减少赋税
孙权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即开始推行屯田。东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较先进。
226年,陆逊以所在少谷为由,上表请令诸将增广农田、拓开屯田,孙权同意扩大屯田面积,并将驾车的牛改作耕牛,亲自耕田,鼓励将吏屯垦。
230年筑东兴堤,以遏巢湖水。245年八月,孙权派校尉陈勋开凿句容城中路运河,建造粮仓。
250年作堂邑涂塘,此外,还开凿了几条运河,这些运河既是内河航道,又具有灌溉作用。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正逢时疫,免除了荆州农民的租税,
240年,严禁官吏以劳役为由干扰农事。251年,下诏减省徭役、征赋,革除民弊。
孙权也发扬了文化艺术,提倡文风雅化,倡导儒家思想,使得东吴内外都呈现出和谐稳定、安定繁荣的局面。
16、与蜀、魏建立外交,发展贸易
孙权登基后,与蜀汉使臣费祎、宗预、邓芝也构建了良好关系。
吴、魏则于223年断绝了正式国家来往,在孙权的许可下,双方之间仍有贸易上的往来。
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自从228年后,多次遣使与孙权联络,孙权也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辽东,并与句骊(高句丽)建立外交关系,册封其王为单于。
17、探索夷州、珠崖等地
230年,孙权命卫温、诸葛直为帅以大楼船结成船队,载一万军士,带齐粮草、淡水从会稽郡启航,找寻亶洲和夷洲。
亶洲就是在日本某地,太远他们没有能够到达。二人对夷洲有所考察,与当地的土著也建立了交流并把中原的一些文化和工具带到了当地,带领数千人返回。
242年,孙权派将军聂友、校尉陆凯率三万大军征珠崖、儋耳(今海南),并一举占据,还很快在那里建立了地方政权。
243年十二月,扶南王范旃遣使献乐人及方物。范旃大将范寻为扶南王时,孙权派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和南海诸国。
两人归国后,朱应撰《扶南异物志》,康泰撰《吴时外国传》,可惜二书均已失传。
18、东宫之争
241年五月太子孙登逝世后,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四子孙霸为鲁王。自242年起,孙和、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产生了极大矛盾。
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其中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等支持太子孙和。
而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支持鲁王孙霸。
250年八月,孙权废黜孙和,赐死孙霸,并于同年十一月改立孙亮为太子。
19、病重离世
251年五月,冬十一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同年十二月,孙权急召大将军诸葛恪入朝,拜其为太子太傅。
252年正月,孙权重新封孙和为南阳王,其子孙奋、孙休为齐王、琅邪王。二月,下诏大赦,改元神凤。
到他病重时,托付诸葛恪及中书令孙弘、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以后事。
5月21日,孙权在内殿驾崩,终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七月,安葬于蒋陵。
东吴大帝孙权年少继承父兄之业,广招人才,开疆拓土,使东吴经济繁荣昌盛。
可惜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摇摆不定,导致二宫之争,走上托孤之路,使吴国发展下滑。